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2024年NEC退稅相關稅務資料
——更新文件來源及抽取試算表

本文僅討論2024年NEC報稅方式所需的基金公司稅務文件,如果是以配息收入計算累進稅率申請退稅請不必在此浪費時間。若對報稅退稅還不清楚,請先看美國券商的國外投資人要不要報稅? 能不能退稅? 如果對NEC報稅方式還不了解,請先看美國券商NRA投資人NEC退稅總整理

本文整理2024年度7家主要ETF發行公司NEC退稅相關稅務資料的連結。這些檔案的解讀說明,請看NEC退稅總整理NEC退稅試算表的愛用者,可以直接用稅務資料抽取試算表,只要填入基金代碼,就會列出所需的稅務資料,但資料仍應以原始文件為準。另外,部分投資美國以外市場的ETF,其稅務文件中的國外收入來源有時可能沒有資料或是為0,例如2020年以來的VT,這部分問題請參考國際ETF配息是否為國外來源?的討論。

如需往年的稅務資料,前述稅務資料抽取試算表裡面也有。如需原始文件,由於部分連結目前已經失效,可到部落格的雲端硬碟取得存檔。

原始資料為PDF格式者,部落格提供Excel格式轉檔,但轉換工具有時會造成表格錯位,最好核對原始文件再套用。轉換工具不會辨識日期,都是以文字格式儲存,需要設定日期格式或執行計算時,要先轉換為日期資料。若將試算表轉換為Google試算表,透過「檔案 » 設定」將語言代碼設為美國,就可以直接設定格式或進行計算。

Vanguard

官網的Tax Center頁面中點入2024 tax calendar即可看得到相關檔案。今年有2個檔案只提供PDF版本,而且過去用的Excel格式轉換工具都失敗,還好其他轉換工具還能轉,轉換結果也還能用:
  1. ICI 2024 Nonresident alien (NRA) layout spreadsheet (with REIT finals)(.pdf, report date:2/12/2025, publish date: 2/23)
    基本的每股配息、S/T CG、L/T CG、ROC。2022年4月BIV、BND同一派息日有兩筆資料,一筆是股息,另一筆是長短期資本利得。如果使用部落格的NEC退稅試算表,需手動將兩筆資料加總整併成一筆,才能正確計算。
  2. ICI 2024 Secondary layout spreadsheet(.xlsx, report date:1/21/2025, publish date: 1/23)
    國外來源收入百分比。因相關稅務規則VT、WBND、VWOB都是0%。
  3. ICI 2024 Nonresident alien (NRA) layout spreadsheet (with REIT finals)(.pdf, report date:2/12/2025, publish date: 2/23)
    每股QII配息金額
過去資料網站僅提供2023,但部分檔案僅提供PDF格式,意外的是去年的檔案連結仍可下載,其他可到部落格的雲端硬碟下載。

iShare

2013年以來全部稅務文件都放在官網的Client Resources > Financial, Tax and Legal Documents >Tax Documents底下,其中與NEC退稅有關的有2個:
  1. 2024 ETF Distribution Summary Information (PDF, 2/18/2025)
    自2020年開始就沒有直接提供DIVIDEND INCOME、SS/T CG欄位,其中SS/T CG可以從QII檔案取得,而DIVIDEND INCOME則需要從Total distribution扣除其他類別配息計算出來。去年的Excel格式轉換工具雖然多了表格分頁設定選項以為可以省事,結果無法正確轉換今年的文件。改回原工具可轉,但需要處理某些欄位數字被拆開的問題,抽取方式全盤改變。
  2. 2024 Qualified Interest Income (QII) Dividend Report for NRA for the iShares Funds (PDF, 2/19/2025)
    每股QII配息金額、百分比S/T CG,Excel格式轉檔大致可直接使用
SPDR

2014年開始在各基金資訊網頁底下,有提供當年度稅務文件的連結。需要歷史檔案的話可到部落格的雲端硬碟下載。2022 QII資料因為太晚查閱已經下架,詢問基金公司也拒絕提供,2023年以來,2月都有順利下載。
  1. SPDR ICI Tax Summary (Primary) (xlsx, 1/21/2025)
    從2015年開始就有提供Excel格式,基本的每股配息、S/T CG、L/T CG、ROC均可取得。
  2. SPDR ICI Tax Summary (Secondary)(xls, 1/28/2025)
    國外來源收入百分比
  3. American Job Creation Act QII (2024)(PDF, 1/15/2025)
    每股QII配息百分比Excel格式轉檔可直接使用
Invesco

官網ETF Tax Center提供2010以來全部ETF的稅務文件 (1099 Tax Reporting Data):
DB 系列原物料期貨 ETF DB 系列原物料期貨 ETF由於稅務結構不同,屬於limited partnership (有限責任合夥企業) 結構,和其他ETF配息的課稅方式不同,所以其稅務資料均不在前述檔案中,必須自行到Invesco官網個別ETF資料網頁的配息紀錄

另外,ETF Tax Center有發布 Qualified Notices,說明該系列基金2024/12發放的配息源自NRA免稅的利息收入,屬於NEC,應可免除 Partnerships預扣稅,但大部分券商應該還是會按ECI收入預扣37%稅 (詳見 Invesco DB系列ETF的稅務問題)。當然,如果要申報退稅,還是要以K-1文件為準。

順帶一提,2023年起,此類基金除非合乎例外規定,其交易須根據成交金額預扣10%稅金。注意,是成交而非獲利!! 雖然基金公司有每三個月按時發布 Qualified Notices 以合乎免於此一預扣稅的規定,但券商會不會正確處理我就不知道了。2023年就聽說有複委託券商因此不再接受此類ETF的購入,但實際影響多廣我並不清楚。

Schwab
2018年度開始可以在官網Resources » Distributions & Tax Center底下找到當年度的稅務資訊,雖然沒有統整的文件,所以無法製成稅務資料抽取試算表,不過透過網頁提供的資料自行複製貼上也還算方便。需要歷史檔案的話可到部落格的雲端硬碟下載。
  1. 基本配息資料
    在官網各ETF資料頁面的 Distributions 分頁列有每股配息、S/T CG、L/T CG、ROC,並可點擊【Export Data】輸出為CSV檔,沒有統整的資料,需要自己分別下載,這是無法做成抽取試算表的主因。
  2. 2024 Foreign Tax Credit Information (PDF)  (2/28/2025)
    各ETF國外來源收入的比例,位於Tax Center比較下面的Additional Tax Information。沒有提供歷史資料。
  3. Schwab ETFs Qualified Interest Income (QII) 2024 (PDF)  (2/28/2025)
    按文件內的說明,他只提供一個免稅百分比涵蓋了S/T CG和QII,是否用此比例套到每一筆配息的QII就可以,需要網友自行與1042-S分類做比對 (Schwab自 2016 年起1042-S表格就提供QII的再分類) 。如果有S/T CG,可能要從前述配息資料取得數字,再計算需要中扣除的百分比,才能得到QII。沒有提供歷史資料。
VanEck Vectors

2019年以來的稅務文件可在 Resources » Tax In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s » ETF Tax Information 底下找到 :
  • 2024 Year End Tax Guide (PDF)  (2/16)
    除了基本的每股配息、S/T CG、L/T CG、ROC,2013年以後均有國外來源百分比,QII配息金額2015年開始有提供,2017不知何故遺漏,2018又補上了。自2017年開始,同一ETF的各項稅務資料,如L/T CG、ROC、QII、國外來源收入被分散在不同Section,要注意避免錯漏。Excel格式轉檔大致可直接使用,唯有2018年許多資料的原始狀態就是掃描圖,無法有效轉換為Excel格式,也沒有辦法製作抽取試算表,連ETF列表的搜尋結果都不完整,所以只能自行按書面目錄和排序一一檢視、自行輸入。還好2019年以後不再有這個問題。由於資料結構複雜,自動抽取試算表的檢索算式頗為複雜,每年還需要微調才能正常使用。
Wisdomtree

2019年開始,主要稅務資料檔案提供試算表格式,2020開始用標準的ICI檔案欄位,抽取試算表變得很省事。

稅務文件和往年一樣放在 Resource Library>Fact Sheets & Reports底下FUND REPORTS & SCHEDULES分頁裡的Tax Supplements Reports,並有2006年以來的歷史文件:
相關文章
NEC退稅稅務資料抽取試算表
美國券商的國外投資人要不要報稅? 能不能退稅?
美國券商NRA投資人NEC退稅總整理 (含退稅試算表/報表)
2021年NEC退稅相關稅務資料來源整理
2023年NEC退稅相關稅務資料來源整理
2022年NEC退稅相關稅務資料來源整理
再論國際ETF配息是否為國外來源?
Income Code 27與DBC或其他原物料期貨基金的稅務問題

58 則留言 :

  1. 感謝Rib您的更新:
    您無私的分享總是讓我們每年要退稅的時候省工省時,真的非常感謝!
    我想請教您的意見,主要是關於同時有遇到1042S和1099稅表的退稅狀況,請您協助看看有沒有什麼編輯或補充的建議。原因是之前曾經在未更新W8BEN的時間區間裡出售了部分ETF。狀況看起來並不複雜,借您提供的試算表之便,扣除出售交易紀錄額外增加的income tax withheld, 1042S和交易紀錄核對起來是沒有問題的,另附連結,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提醒iShare部分忘記更新的內容。

      受W-8BEN未更新影響的部分屬於TDA的帳目,而你附的連結是嘉信的部分,所以看起來才沒問題。另有TDA的部分才是問題所在。除了你附的交易所得被預扣之外,另有股息部分的預扣稅是按24%稅率預扣的 (Backup withholding),和一般NRA的30%預扣稅不同,這部分應該另有1099-DIV才對。這部分試算表就需要手動更改預扣稅欄位的算式才會相符。

      刪除
    2. 感謝提醒!我把1099-DIV和1099-INT等部分也在補在連結中,麻煩您看看可以怎麼調整,謝謝!
      初步看了一下交易紀錄,應該是5/8/2024以前有受到影響,預扣稅的描述剛好都有W9

      刪除
    3. TDA的部分要另外用這個試算表
      https://ribtw.blogspot.com/2024/03/td-ameritrade-to-schwab-nec-v433b6-2023.html

      再分類試算表的預扣稅只要管1099-DIV和1099-INT的Federal income tax withheld就可以,1099-B則建議於多券商/多帳戶整合報表加入,也就是將TDA的部分分為TDA (1099-DIV/INT) 和 TDA (1099-B) 兩項,後者的應稅收入填零,這樣就可以把報表計算結果和1040NR填報內容銜接起來。

      1040NR填報時,3張1099-INT/DIV/B的Federal income tax withheld加總是填入1040NR LINE 25b和25d,和1042-S分開填,然後再於LINE 33加總,後續就和平時填法相同了。

      刪除
    4. 謝謝!我在先前分享的資料夾更新了一個TD Ameritrade的試算表,跟您請教”3.列印報表“的頁面,確認一下接下來要編輯處理的部分:
      首先是Income Records的區域:
      1. Amt其實是1099-DIV中的Total Dividends & distributions扣掉了Total Foreign tax withheld (337.94=347.33-9.39),這個部分您認為需要另外描述澄清嗎?
      2. Tax With-held的數字要比照1099-DIV修改,這個是手動修改還是也可以直接抓到呢?
      其次是Tax Info and Dividend Reclassification的區域:
      3. Interest是否應該是都算Taxable Income?(這次試算表顯示是0.00)

      刪除
    5. 補充:我有嘗試自行在“編輯報表”的表單作修改,我這邊是當interest免稅(不過這裡我自己沒有很清楚:為什麼嘉信的credit interest是列在taxable income呢?)

      刪除
    6. 1. 你的考慮是對的,我忽略了原來的註解都是針對1042-S的數字,這下要改成1099-DIV/INT。驗算表的Income code 06要改成Total div. = Ordinary div. - Foreign tax withheld + ROC (nondiv. distri.) 。[4]關於退稅的說明可以全部刪除

      2.U欄的預扣稅要手動改,刪除U3的算式後,填入=Amt*0.24就可以,報表的利息的預扣稅和驗算表的預扣稅加總需要自行補上。

      3.TDA過去的利息是無預扣稅沒錯,各家券商使用的餘額轉存工具不同,會有不同的稅務處理。以前嘉信也有免稅選項,只是後來取消了。驗算表可以考慮自行加上利息的驗算,看起來會比較完整。

      刪除
    7. 所以想請問嘉信的credit interest, 使用NEC申報時,是要歸為免稅,還是要列進taxable income 以30%計算

      刪除
    8. 以1042-S標示為準,去年一般是要課30%,但如果你的1042-S標示稅率為0%,那試算表就要手動修改。

      券商為帳戶餘額credit balance提供的利息是否需課稅,會因為利息背後來源不同而異,所以除非自己有所本,不然券商說怎樣就怎樣。就先前嘉信提供的開戶文件來說,寫得很清楚是taxable interest,記得之前變更為現行利息工具時的通知也是這樣寫。有的券商只有提供利率,並沒有細寫,就只能看1042-S標示的稅率。不過,如果是有FDIC保險的話,屬於銀行利息,應該免稅。

      刪除
  2. rib大
    剛看今年BWX 今年Foreign Source依然是0%
    但比往年多了1個ROC per share
    請問ROC per share這部分是可以退稅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假如券商沒退,ROC是可以申請補退沒錯

      刪除
    2. 我是嘉信的BWX的ROC沒退
      今早用郵局EMS寄出要價850
      不知RIB大知道現在有比850低的寄出管道嗎?

      刪除
    3. 咦~EMS調降了,UPS小漲成890變得比較貴了
      看起來EMS又變為首選了

      國際航空小包按資費表計算520g+掛號計200,但按過去經驗,美國部分USPS Tracking追蹤信息不如EMS可靠,網路隨便搜尋一下2022都還有相關抱怨,充分反映價格差異。有個回執費18,不知是否可用。

      或許累積幾年報一次的用EMS以免逾期,但時限還在一年以上的或者可以寄掛號,真弄丟了再用EMS補救。

      刪除
  3. 匿名 留下新留言:

    Rib 大

    不好意思,再次打擾了

    可以幫忙看一下 TD to CS的試算表嗎?

    我已經確認輸入的交易紀錄,但在code 01 與06 數值不符,是否需要寫信告知券商更正?

    還有,這次拿到的1042S,有另一份為TDA-1042S-2024,也要一併附上才能申請退稅嗎?

    回復

    麻煩檔案連結另起一個留言,不然我無法發布和答覆。

    你附的連結我看起來是完全相符,看起來是嘉信的,沒有TD的部分,不知是否貼錯連結。

    如果另有TD的報表,其對應的1042-S當然要附上,兩個券商的計算結果也要整併後申報。

    回覆刪除
    回覆
    1. 抱歉Rib大,我多了一個code 01,金額為525,剛好與BD-BC的數值接近,是否是試算表的分類不同? 感謝您的回覆。

      刪除
    2. 是的,除了把該數字加入,還要把BF5改成NO

      由於這次沒有退還免稅收入的預扣稅,預扣稅分散到不同類別收入取整數位後再加總產生比較大的誤差。這個需要改算式才能解決。

      刪除
    3. 請用這個版本試試,預扣稅計算結果應該就會一致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QfjWS160qEOfcYE8muh4hcWZvAyVRyLwb0UJF5E_4-0

      刪除
  4. Hi Rib 大 感謝您這幾年的貢獻.
    小弟這次碰到 Alpha Architect BOXX 的問題. 2024/8/14 配息一次(參考https://imgur.com/aFMdhBF) , 包含 Short/Long CG.
    從我的嘉信交易記錄可以看到 Short 被扣 NRA Withholding. 然而 1042-S 裡面 Code 36 對應起來是 Long CG 的金額, 而 Short 部分算入 Code 6 裡面. 導致NEC退稅試算表數字對不起來. 請問該怎麼樣修改才好? 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理想的話應該不需要做任何調整,試算表會將ST CG的預扣稅列入退稅,並在註解稍作說明。但是否真是如此,還請留言提供試算表連結與我分享,我才有辦法提供具體建議。涉及個人資訊的留言我會注意保留不發布。

      刪除
    2. 試算表在報表部分有正確處理了,也有簡單解釋再分類的問題,那些錯誤信息大部分都有合理解釋。

      真正有錯的部分是,ST CG的預扣稅紀錄方式和其他配息不同,導致試算表沒有正確辨識出來,造成BD12不正確,但這數字主要是除錯用,不影響計算結果。由於修正也挺簡單,我就直接在你的檔案更新算式,修改後現在BD12已經是正確的了。公版也已經更新為4.46。

      刪除
    3. 再次感謝 Rib 大大無私的付出.

      刪除
  5. Hi Rib大,好久不見!我想去美國券商開戶,但是考慮到未來台海戰爭風險,不知道萬一開戰的話,資金還能否取回。另外就是只要知道該帳戶的帳號密碼的人就可以存取帳戶內的資金嗎?台灣的財產清單上會出現這個帳戶嗎?哪家美國券商符合這個條件呢?希望是能夠買賣ETF的。請問能給我一點意見嗎?我該看BLOG裡的哪些文章?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簡單回一下:美國券商的提領無論透過支票或匯款,或是資產轉移,都只能入同名帳戶,資金安全性應該是高的。注意密碼安全性是網路交易的基本,嘉信、IB登入都需要兩階段認證(密碼+手機)。台灣官方目前無法直接取得美國券商資料,但台灣外匯是有管制的,雖然有放寬,但終究有紀錄,所以如果有不合理的外匯流動有可能引起稅務機關的合理懷疑。這時麻煩的反而是需要提供官方認可的資料做交代。

      至於更周延而系統的介紹,就不要在這裡找了。這裡目前只有關於美國券商退稅的部分有在更新,其他資訊都過時了,只能透過留言提供簡單的經驗交流。

      至於戰爭你就別問了,性命都可能不保,誰來保證你的錢? 理論上來說,如果流亡的話,只要能證明身分,錢放國外或許更有機會拿回來,但相較於戰爭帶來的其他問題,考慮這個也太片面了。真的很害怕而又有能力跑的話,還不如早早規劃移民。

      刪除
    2. 在戰爭中死了反倒好辦,活下來才麻煩,不期待仍然健全,缺胳膊少腿問題就更棘手,所以才想到錢放國外,等停戰後台灣的銀行能正常運作再取回來花。

      匯入同名帳戶是什麼意思?台灣匯款去美國券商的戶頭,二邊的開戶人是同一個嗎?我想券商應該是英文名稱,台灣帳戶只有中文名,怎會同名呢?

      幾年前我曾經匯款美元60萬到美國去,記得匯款單上要註明用處。如果這次我能成功在美國券商開戶,金額應該不會這麼大,感覺上可能不會有事。「不合理的外匯流動」難道外國券商這方面有被特別盯著看嗎?

      我本想著去嘉信開戶,然後匯款過去,買ETF,這樣子擺著,需要的時候再拿錢回來。最近股市跌得很慘,買美元匯率在33左右,時機不算好,也許等我搞清楚方式、一切就緒,正好就能出手也不一定?

      至於移民,以前有機會,我放棄了,人活幾歲是有定數的,不會因為移民就延壽。甚至在戰爭時誰會喪生也是定好了。因此我考慮的不是生死而是活著要面對的事

      刪除
    3. 台灣銀行能正常運作的話,那無論放哪裡都拿得回來吧。如果戰爭結局很糟,說不定放台灣還比較有容易被延續承認。國外關係變數反而多。

      台灣銀行開外幣帳戶會要求英文姓名,不然怎麼和國外銀行往來? 英文姓名最好與護照相同,免得以後名字不一致就是自找麻煩了。

      所謂不合理,例如:如果子女沒有錢出去卻有錢從國外回來,那就要交代資金來源,是否有逃漏贈與稅。所得稅因為國外所得免稅額度很高,比較不容易發生問題。或者生前匯了一堆錢出去投資也沒有匯回來,遺產清單卻沒有國外資產,這就要交代錢哪裡去了。

      刪除
    4. 哈,忘了外幣帳戶。

      戰爭結局很糟了,為何資金放台灣反而被承認的機會多?國外變數多的話,應該減少在外的資金配置?以烏克蘭為例,聽說烏國貨幣貶值二至三成,也就是總資產縮水了,被毀掉的不算。若是資金在國外則保住沒有被毀,匯回來換成烏克蘭貨幣就自動貶值。戰爭前應該把要花用的資金放在本國銀行,到時候延續承認,避免戰爭時被毀,是這樣吧?

      遺產清單沒有國外資產是誰要交代錢的去處?

      刪除
    5. 我不是專家,細節沒有研究也無法真正比較不同方式的風險,基本上只是提醒你各有各的風險,不很建議用戰爭因應當成主要決策考量。

      被懷疑逃漏稅時,國稅局當然是要求被懷疑漏稅的人需負責舉證,無法舉證就要上法院才能爭取推翻國稅局的認定和舉證要求。贈與稅可以查到相關案例,遺產稅只是聽說過有這種可能,沒看過真實案例。仔細想想,確實是來源不明的收入比較好查,資金下落不明比較不顯眼。這裡有個案例:
      https://www.quandacpa.com/projects-item/%E3%80%90%E6%B5%B7%E5%A4%96%E8%B3%87%E7%94%A2%E8%B4%88%E8%88%87%E5%AD%90%E5%A5%B3-%E8%A6%81%E7%A8%85%E3%80%91/

      刪除
    6. 逃稅不是我的目的。錢是生活費,全部資產都在台灣,國外也沒有親友,經過戰爭,能剩多少,很難說。我住的地方受攻擊的機率還蠻大的,死了,之後的事情就與我無關了,頂多生前告訴身邊的人投資的事;沒死,錢都要匯回來用。

      感謝RIB大的提醒,我明白各有各的風險。因應戰爭不適合當成決策考量,那恰當的考量依據是什麼?

      刪除
    7. 稅務問題不一定是蓄意逃漏,錢放國外要報稅就是一堆麻煩,容易遺漏不說,文件提供都麻煩不少,有聽過朋友搞國外遺產報稅還要找翻譯社翻譯國外金融機構的文件作為報稅依據。國內券商的話,台灣的國稅局超優的甚麼信息都幫你準備好好的。涉及繼承的話,國外資產的繼承麻煩更多。

      單純就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來考量的話,費用/功能/方便/自己和繼承者的處理能力大概是常被拿出來比較的,這裡無法講得太仔細,現在討論此一議題的網站不少,資訊並不缺,建議可以多看看,有疑問歡迎再交流。

      刪除
    8. 是的,報稅很麻煩,時不時法規還會更改,真是不嫌事大。現在台灣的所得稅會寄單子來看,覺得ok就直接申報,有疑問可以請教經辦人員。我忘記國外投資收益國內要如何申報,美國的話,四月是所得稅申報期,券商會給單子(1099還是1042-S?),申報書去網路找,依照申報制度填寫表格,然後寄給IRS。二項資料要附上:ITIN、8-W什麼的。等IRS回覆,稅金多退少補。這個流程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改

      投資工具的話,我選股市指數型的ETF,股市走多就賺,走空就賠。有個V開頭的,好像是基金還是創辦人,手續費低,廣受歡迎。

      實際上的操作,券商開戶、下單、關戶,我不清楚。大家都去哪家券商?我去它的官網看看要怎樣做,然後準備ITIN。

      昨天看到一點:目前外匯管制是5000萬

      刪除
    9. PS 在那個爸爸將投資收益匯給小孩的例子中,為何可以這麼做?不是要同名戶頭嗎?莫非開戶的時候就是用小孩的名字?那匯款也是小孩的名字,可是國稅局沒有他的匯款資料。

      如果是戶頭是小孩的,但爸爸匯款用自己的戶頭,這樣券商會接受嗎?能匯進去小孩的戶頭嗎?台灣國稅局看到匯款人是爸爸,錢進到小孩戶頭,就知道有贈與稅的問題了

      刪除
    10. 不是全部金融機構都限制只能匯款到本人帳戶,網路券商為了避免被當成洗錢管道,會抓得比較嚴格,但這個原則也不是一成不便,最終都已直接詢問客服的答案為準。

      至於匯入券商是否需要同名,不同券商的要求可能不同,如果需要不同名請務必先確認,不然被拒絕有時很麻煩。不同名匯款會有贈與稅的問題,各國都是如此,沒必要最好避免。

      投資美國券商如果有填好W-8BEN,如果沒有其他美國收入,理論上都可以不報美國所得稅。但有些免稅收入一開始還是會被扣稅,第二年有些美國券商會主動退稅(如IB、Firstrade),有些不會 (如嘉信),但都可以自行報稅取得退稅。即使已經自動退稅的,理論上也可能透過報稅再爭取多退一點,不過這問題有點複雜,請自行參考部落格右側相關推薦文章。台灣的複委託券商目前都有自動退稅,但無法自行申報再爭取多退。

      Vaguard ETF是值得信賴,但他的產品線也很龐大,還是需要選擇。看你的描述,實在不確定你對投資有多少認識,這裡還是再囉嗦一下,請多包涵。

      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投資錯誤帶來的風險其實不小,聽信有利益衝突的業界推廣更是危險。心態上,很多人入場前覺得沒啥大問題,低估投資風險,但錢實際進去後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這部分我還是推薦綠角,免費部落格/付費上課/買書都很好: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
      (請從【如何使用本部落格】開始)

      雖然很多文章發表日期都很久了,但基礎知識並不會隨行情改變。現在講美國券商投資的非常多,但以投資知識的正確性、沒有利益瓜葛的中立性來說,我不知道是否有其他人值得推薦。

      至於實際的券商選擇、開戶、操作等等,倒是可以透過搜尋取得最新的說明,大抵上都可以找到細部的教學,有疑問在詢問券商確認。券商的說明未必比這些網路教學更清楚。

      券商的選擇,可以搜尋【如何選擇美國券商】、【美國券商 複委託 比較】之類的關鍵字找到最新的信息。國內複委託券商官網的費用說明通常只是收費上限的參考,直接找營業員經常可以找到比較好的條件,所以PPT上還是有很多徵求營業員的貼文。

      刪除
    11. 感謝!券商和綠角我都會好好了解一下,時間怕是要不少。有疑問的話,再來請教Rib大。

      為何券商已經自動退稅了,還能透過報稅再爭取多退一點?既然如此,不論有沒有自動退稅,最好都自己再報稅一次嗎?這時候台灣國內的所得稅該怎麼申報?

      可以同時在美國有二個券商帳戶嗎?

      刪除
    12. 1.綠角部落格的畫看完【投資觀念】相關文章其實基礎就差不多了: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html
      裏頭提到的【資產配置初步】系列雖然比較多,但看完後會比較具體的知道如何實際落實前述投資觀念: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08/07/asset-allocation-in-essence.html

      2-1.可以比自動退稅再多退一些的幾種狀況,這也是目前本部落格還持續更新的部分:

      (1)非美國股市基金股息(最大宗,但有爭議):一般的見解是不能退,但自行提出佐證文件爭取的話,退稅金額不大的話很少失敗,上千美刀的話有些人曾被駁回。

      (2)自行根據基金公司公開的稅務信息計算後,發現券商退得比較少 (有時發生,無爭議)。雖然基金公司的資料都會聲明僅供參考不能作為報稅依據,但就像(1),成功率頗高。由於這種狀況常發現在基金公司標示有分類變更的基金上,有可能是券商處理相關退稅問題之後基金公司才又更正收入分類所造成。

      (3)券商沒有完全照基金公司提供的稅務說明處理,或者相關規定不夠明確。主要的狀況是DBC這類原物料期貨基金,由於採取不同的基金稅務架構(PTP),其預扣稅比一般股息更高,但如果按照基金公司說明,其配息是屬於免稅收入,但目前似乎沒有任何一家美國券商針對這部分主動退稅,而複委託券商則直接拒絕此類ETF新申購來避免爭議。

      但其實廣義來說,像嘉信對於免稅的收入仍不退還免稅部分多扣的預扣稅,當然這樣不主動退稅的券商也是屬於此類狀況,當然,這也是因為IRS也容許券商此一行為。小人點去想,反正這樣對IRS也是有利的。

      2-2.台灣針對海外所得的免稅額度很高,幾乎不太會觸及,推薦文章中關於【最低稅負制】的文章有探討。如果真的大戶到需要就此部分納稅,國外和國內的所得稅是分開處理的,只是如果有在國外有繳納的稅金,可以提出憑據後,扣抵台灣的所得稅,以減少重複課稅。有些國家和美國有簽協議,美國會互惠的直接減少預扣稅,但台灣並沒有。

      3.要開幾個帳戶都沒有限制。

      刪除
    13. 嗯,我聽過對IRS評價的結論是覺得這個部門不好又怕它。不過基本上投資有股息就要報稅,資本利得要獲利才要報稅,賠錢就不用了吧?就算像巴菲特那樣保有多數現金避開這次的關稅風波,券商會給帳戶內的資金利息嗎?而且還大到利息收入超過免稅額?感覺不太可能。

      刪除
    14. 不是美國人也不住美國的NRA身分的話,美國券商投資的資本利得免稅,股息按身分別由券商預扣稅金即可,不需退稅也無其他事由的話不用報稅。現金餘額一般還是有利息,雖然不多,是否需預扣稅看券商,只是看收入屬性,NRA沒有免稅額。

      刪除
    15. 以NRA來說,沒有其他收入,股息和現金餘額的利息都要扣稅,可以全部退稅的總額是多少?退稅了,國內所得稅還可以扣抵嗎?

      刪除
    16. 最簡化的說法,以ETF的投資內容區分,美國股市無法退,美國債市可以退全部獲大部分,國外股市大部分可以退但有爭議,全球股市、國外債市近年來大多無法退。

      所謂退稅其實也只是把預扣稅金扣除應繳稅額後,把多扣的部分退回來而已,可以拿來國內扣抵的自然只有實際應繳的稅額。不過扣抵也有上限,上限計算的公式大抵是把可扣抵的額度限制在台灣針對海外所得部分課徵的稅金。

      刪除
    17. 第一段的解說我不太懂,隨意舉個例子:在美國股市買了台積電ADR,又買了ETF中國股市指數型基金,前者不能退稅,後者可退但有爭議?美國債市可退是否能臆測美國希望投資人多青睞債券?

      刪除
    18. 稅法規定NRA的國外來源收入免稅,ADR股息被認定為國外來源收入,故而免稅。但投資國際股市的ETF,發行者為美國基金公司,這樣過一手後,一般認定其股息為美國來源收入,應該要課稅,所以有自動退稅也不會退。但這部分法律似乎沒有規範得很明確。由於美國人報稅時,如果符合一定要件,可以選擇按該基金取得的原始股息(實際配息+國外稅金)申報所得,然後再以國外稅金扣抵所得稅,這樣會比用實際配息申報所得要划算。此時基金公司需提供配息的國外來源收入比例,用以計算國外稅金可扣抵上限,我們就是利用這個資料主張其配息中有該筆例屬於國外來源,爭取免稅。但如果被IRS承辦人員認定,這些股息應屬美國來源收入而駁回退稅,大概也別指望可以翻盤。

      債券的話,NRA直接持有債券的利息免稅,但透過債券ETF取得的配息,早年是要課稅的,後來特別修法,源自此類利息收入的基金股息,只要符合一定要件就免稅。這是有明文規定所以沒有爭議,也會列入自動退稅。這修法當然有鼓勵外國人投資美國債市的意思,不需要臆測。

      刪除
    19. NRA直接持有美債怕是需要許多資金,債券價格不低,美國國債與國庫券,國庫券比較短期,真有人會持有到國庫券到期然後取回本金嗎?一般來說,債券的風險比股票小,利潤也較少。有新聞報導中國為了施壓、反擊美國,拋售美債,讓美國財政吃緊。這怕是不可能吧?錢應該是買家支付購買的價錢,跟美國財政何干?如今美債高築,投資美債感覺有點擔心。美國怎麼那麼缺錢?聯準會雖然透露九月要降息,到底會不會成真,難說。降息了,對於債市,股市、匯率、通膨都有影響,往上走或往下滑以及互相之間的關聯,想想就覺得複雜~

      刪除
    20. 雖然比較少人這樣做,但真要的話,美國公債透過券商的次級市場是可以小單位買入的。但購入單一公司債,沒有分散風險就絕對不適合。

      留言的其他話題就不回應了,那都超出我的能力範圍。雖然作為閒聊是OK,但這裡就算了。基本上,想靠行情、時局演變來從短期變化獲利,對個人來說類似「用技巧或許可以提高期望值」的賭博。考量能夠承受的風險,選擇適合的投資工具和組合,透過長期投資克服短期的波動和各種人性弱點,才是理性的作法。

      刪除
    21. 目前我在看綠角的資產配置這方面的文章,其中提到一個算式:股市收益=股利收益+盈餘成長+本益比改變。構成股市收益的這三者,最後這項通常視為0,股利收益我以為是指這家公司歷來發放的股利,但文章中說的定義並非如此,例子是每年賺100萬,以3000萬購入,100/3000=3.3%,3.3%就叫股利收益。問題是我去股市買的話,可能只花3000萬的幾分之幾,100萬也只得到某個比例。所以我估算股利收益3000萬乘以我買的比例,100萬的部分要怎麼算呢?還有,100萬和3000萬這二個數字去哪裡找?

      盈餘成長這項也是,去哪裡找其他投資人明年願意購買該公司收益的價格?至於預期明年該公司可以賺多少,這要看法說會的披露吧!

      本益比改變這項雖然常視為0,甚至是負數,意思是不是股票買越低價越好?

      刪除
    22. 股利的理解沒錯,原文說「你花了3000萬下去,一年回收100萬」這回收說的就是股利,100萬是股利,3000萬就是買入的成本。

      這算式只是用來理解股票投資的本質,不是拿來報明牌。未來的股利、盈餘成長都是未知的,本益比的改變更純粹是人心浮動。不過,股利、盈餘成長或許還有個合理的估計範圍,把本益比改變視為0,就是不要把這部分當成預期的獲利比較好。事實就是,選股還有成功的例子,擇時進出長期來看只是賭運氣,更糟的就變成追高殺低。

      如果公司的前景好,那成本當然是越低越好,但股價低也可能是因為公司前景不好,所以不是那麼簡單,更別說未來沒有人真正知道。

      刪除
    23. 哎,如此是我誤會了,我以為選股的時候找這三者總和高的就對了,才想著三者要到哪裏找。文章中提及過去的歷史與報酬率無關,若是股利收益看過去的股利水準來預估,顯然也不可靠,所以雖然知道有這公式,但做決策時實際上難以落實。我朋友說他買中華電信圖的是股利,以這個公式來說,該股股價波動不大,股利分派大致上相同,盈餘成長也溫和,所以收益差不多。

      因此該如何選股?

      選個別股,跟ETF指數型相比,後者報酬率可以拿到市場的正常水平。所以是不錯的投資工具,但是ETF也好多啊,要選誰?

      刪除
    24. 即使理論上選股還有些機會,也不會是業餘者能力所及,能做到的分散風險也很有限。更別說即使是專業者也做不好,所謂高手多半都是倖存者偏差,多少明星基金過幾年就跌下神壇,越是績效突出就越是大起大落。

      如果能認同指數投資,那就往下看吧。你之前的V家選擇就是一部份答案,但實際上如何配置,要看到「資產配置初步— 配重的決定」這邊才會討論到。如果希望更有效率的學習,可以考慮看書「綠角的基金八堂課」,或上課「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刪除
    25. 看了資產配置中資產比例的決定一文。其中有幾項重要的因素,如:通膨、實質報酬率等等,這些東西都是估算的,而實際上無人能知道未來,何況做估算所需的資訊在大企業可能都需要各部門實地調查走訪,收集情報,再運用學說、模型來輸入這些資料。我只有一個人,無法達到,缺乏資料,估算容易失敗,雖然知道大概,但實際上沒有辦法做到。怎麼辦呢?

      刪除
    26. 這沒辦法,但如果有好好掌握自己能做到的部分,就已經比盲目投資/投機要好太多了。投資本來就充滿未知,所以只能盡量少犯錯。事實上那些看起來很有學問的機構也只是在研究如何預測,不然就沒有所謂黑天鵝了。最怕的還是不接受無法預知,結果被宣稱能掌握未來趨勢保證賺錢的誇大宣傳誘拐甚至詐騙。

      當然,無法接受風險,結果遲遲不敢投入也是問題。但至少比盲目投資或被詐騙要好。

      刪除
    27. 減少犯錯可靠近成功,哪些錯要避免呢?除了盲目投資、受誇大宣傳誘騙以外這二項。

      決定資產配置的比例有別的辦法嗎?

      刪除
    28. 你這個問得太廣泛了,不知道你的問題是哪個環節?

      前面講的那些未知因素其實主要是打破不切實際的想法,並注意到風險所在,至於實際決策【資產配置初步】系列應該是有逐步說明,如果你能像前面預期報酬的討論一樣具體提出問題,會有助於討論。

      刪除
    29. 其實多少有點沮喪,看到很理性的探討如何把資產放在適當的地方以達成理想的目標,但提出的算式中關鍵因素卻無法預估,知道了風險但也不能怎樣,頓感無所適從。

      我看完風險承受度的二篇文章,當投資項目下跌到某個程度讓投資者受不了時就是他的承受度。這時要能忍住,以免破壞資產配置的長期目標。可是這個設定在開始時就不是百分百的肯定,出現與預期大幅度偏差時又如何能堅持下去而不會自我懷疑?既然沒有自信,就不要有動作,全保留成現金算了,但這很明顯是有問題的做法,矛盾。

      刪除
    30. 沒辦法預防的才叫做風險啊。差別只是有沒有因應準備,何況也不是沒辦法降低風險。

      錢夠用就好,如果不缺錢,低風險的投資本就是合理的選擇。很多人就是如此,也照樣過了一輩子。不必去羨慕投機賺大錢的人,因為更多人慘兮兮,而且今日的僥倖賺錢說不定就是未來輸光光的起點。

      當然,如果還是想投資,心理建設就要做好。有時候學習歷程是難免的,如果能早點開始,就可以及早發現從而調整為適合自己的投資規畫。此外,拉長投資時間可以有效降低股市波動風險,這也是及早開始的好處。

      順帶一提,常見說定期定額可以分散風險的說法是錯的,所謂停利停損也只是一廂情願的策略。

      刪除
    31. 啥?定期定額和停利停損這兩個都不行?我剛還想著呢,以為總能依靠了吧。暈~

      風險還能有何因應對策?無非就是賠錢了就認賠吧。不過倒也不是不能反手作空,說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村,嘿嘿

      降低風險,文章中說可以走分散的路,也是,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裏,例如債市2:股市8,但這次美國二個市場都下挫,顯然這招失靈。以後關稅問題緩和了,或許二個市場又都上漲。別的國家二個市場是否能不齊漲齊跌,我沒有注意,風險早在決定投資美國市場的時候就產生了,突如其來的關稅只是讓風險成真。若是也投資別國市場,是分散了,投入的資金也變少了,這樣有什麼利潤呢?更別提精力有限以及稅的複雜。

      刪除
    32. 不確定你的認賠是甚麼。如果是承受帳面難看但堅持投資,那沒錯,但如果是賣出停損,甚至是留言提到的反過來賣空,那很容易變成追高殺低。

      長期投資是要能撐過下跌留在市場上,才能吃到之後的反彈回升。如果認為這次猜錯了先停損,等到反轉時機時再投入,那還是在重複企圖擇時進出的錯誤行為罷了。

      你前面有提過要「選股市指數型的ETF」可是你真的了解為什麼嗎? 指數投資就是不選股,只採取被動投資,投資整個股市,穩穩取得接近市場報酬。可是這裡又在想選擇美國市場可以獲得更高獲利,分散反而減少獲利,這其實就是在試圖預測未來,和指數投資的想法是相悖離的。如果有適當的工具,指數投資的範圍是越大越分散越好。不過這是基於分散風險的想法,猜對的人獲利當然比分散的高,但如果猜錯呢?

      當然,投資全體美國市場的ETF至少也比賭個股的風險要低。

      指數化投資的部份再搞清楚些吧。

      刪除
    33. 我說的認賠自然是賣出停損。既然市場走勢和我預期相反,當然就反向操作,不被市場繼續修理。最終成了追高殺低,嗚嗚嗚

      看了回覆才驚覺自己的想法依舊是選股那一派,難怪看文章的時候覺得卡卡的。至於選股市指數型的ETF是我印象中的結論,回答的解說把這句話描述的更清楚,感謝!

      買ETF也是要選的吧?除非只有一種。透過美國券商買全球股市指數型ETF,作法清晰多了

      今天看的是工具的選擇,談到基金為誰設想。我買過基金,那時候看好該基金的經理人。基金公司定期寄來報告,某次原本精美的報告變成幾張訂在一起的影印紙,我直覺認為公司缺錢了。竟然缺成這樣,怕是有更糟的隱情。我思索一番,決定贖回基金,認賠出清。後來這支基金從市場上消失。一段時間過去,我看到一篇報導,講的是那位基金經理人,原來基金成立之後,因為一些事情他離職了

      刪除
    34. 不只是選股,而且還擇時。

      沒辦法,指數投資/被動投資雖然常被說是懶人投資法,但因為違反直覺也違逆業者/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討論,其實要花很多功夫才能扭轉過來,而且常常要自我質疑釐清才不會又誤踏陷阱。

      綠角投資觀念系列的大概只講到怎麼設定投資組合,要怎麼選擇個別ETF也有文章提到,但似乎沒有這樣成系列規劃的入門講解。不過因為有Vanguard在,所以就不是非得那麼深入學習了。

      刪除
  6. 有位匿名朋友留了LINE ID想諮詢退稅問題,但我不想提供這樣的私人接觸,抱歉了。

    有需要的話,還是在此做去個資化的討論吧,如果是NRA的配息的稅務問題,其實複雜不到哪裡去。

    回覆刪除

求助時請將問題說明試算表分享連結或其他個人資訊分開成2個留言,以方便發表及回復求助說明的內容,並保留個人隱私不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