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

[更新] 海外所得申報 / 納稅門檻試算表 v1.01

Google試算表 (需登入Google)   Excel版本

不好意思,好像每次總會有點錯誤發生。原文也已更新。
  1. 原試算表「海外所得納稅門檻 (E4)」中的公式要把B2改成sum(B2:B6)才對。這個錯誤並不影響文章內的數據和推論,只有出現其海外所得以外的他基本所得時才會發生錯誤。
  2. 把「自訂海外所得 (E5)」的標題改為更明確的「其他海外所得」,E6則改為計算「剩餘海外所得納稅門檻 (萬)」這樣好像實用一點。不過這個欄位純屬參考,不影響其他格子的計算 (本來就只是填空位好讓表格排整齊用的)

2015年1月29日 星期四

深入探討最低稅負制對海外投資的影響

自台灣開始實施最低稅負制、並將海外所得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海外所得就不再像過去完全免稅了。雖然稅制的設計是讓高所得但低所得稅的族群多貢獻稅收,似乎和小散戶不是那麼相關,不過還是應該搞清楚實際情形才好。由於台灣和美國並沒有租稅協議,國稅局無法像美國一樣蒐集納稅人的海外所得,但如果透過銀行匯入大筆金額,就可能被注意到。當然,如果您已經計畫並安排好如何把資產藏在海外不匯回,就不需要往下看了。
討論稅務免不了會出現許多名詞和計算,但本文將忽略計算過程直接呈現分析結果,對這些名詞和計算不清楚的話,可參考文末附錄的說明。本文的全部計算都使用自己設計的試算表,有興趣可以自己複製Google試算表 (登入Google後建立副本) 或下載Excel版本自己算算看。
為了方便討論並兼顧實用性,本文的全部計算都假設「投資抵減稅額」為0,一般所得稅額=綜合所得淨額,且無其他海外收入和其他類別基本所得,並忽略依法可扣除的「規定限額內之海外已繳納稅額」。
海外所得申報之基本門檻
海外所得有2個門檻,沒有達到都可以免申報:
  1. 一申報戶全年海外所得未達100萬,免予計入基本所得額,當然就不用申報
  2. 海外所得若達100萬,則應全數計入基本所得額,若基本所得額未達670萬可免申報 (民國103年調升,往後也會隨物價指數調整)
所以,只要控制好全戶全年從美國券商匯回金額不超過門檻,就不需要申報,也絕不會引起國稅局注意。由於基本所得額包括當年綜所稅的綜合所得淨額,所以綜合所得較高的話,也會降低申報門檻:
表格中的納稅門檻一般比較少提到。其實,需要申報不代表需要納稅。由於基本稅額要超過「一般所得稅額」才需納稅,因此,這裡根據綜合所得淨額計算出需要納稅的最低門檻,只要海外所得不超過納稅門檻,也可以不需要申報。而納稅門檻與申報門檻不同,因為綜合所得淨額越高,一般所得稅額也會隨之增加,所以一開始納稅門檻雖然也隨所得增加降低,但到後來反而會逐漸提高門檻,呈現先降後升,結果就出現605萬這個最低門檻 (當所得稅累進稅率達到和基本稅額同樣的20%時,增加所得造成的申報門檻下降和增加所得稅造成的納稅門檻提高兩者剛好抵銷,所以所得淨額來到20%累進稅率的117-235萬區間後,納稅門檻就停止下降,而到了235萬以上所得稅累進稅率已高於20%,反而開始提高納稅門檻)。也就是說,無論綜合所得高低,只要全戶全年海外所得低於605萬,就可確定不需額外納稅也無需申報換言之,只要我們把全年匯回金額控制在605萬內,國稅局應該絕對不會有查稅的興趣。而605萬足以供應退休生活一年所需,甚至用來支付買房頭期款加上國內儲備可能都夠了。而且,當平均物價指數累積上漲10%,這個門檻還會相應提高。當然,如果還有其他來源海外所得,如境外基金、複委託等,甚至國內的公司、ETF的股利也可能含有海外所得,這些都要記得從門檻裡扣除。

2015年1月24日 星期六

TD Ameritrade也提供App照相存入支票
可惜國際投資客戶不適用

這也是舊聞了。按TD Ameritrade新聞稿的發表日期是2014-3-24,但我是最近搜尋資料看到一篇介紹文 TD Ameritrade Mobile 手機支票入金 才注意到,不過很遺憾,進一步上TD Ameritrade網站查詢Mobile Check Deposit,發現目前國際投資客戶並不適用。

順帶一提,發表該介紹文的部落格似乎是某交易平台設立的,其慣性「轉載」別人的文章,既不打招呼也不標明來源,只在角落弄個沒有誠意又不符事實的免責聲明規避責任。不過這次這篇文章倒是沒有找到其他原始來源,似乎是原創。

大推TD Ameritrade的資產轉移費用補貼
之前沒退的也可以補退喔 !!

好吧,這個是舊聞了,我為什麼還特地寫這篇呢 ?

因為最近在確認TD Ameritrade會補貼我從Firstrade全戶轉入的費用後,我又厚著臉皮問客服:「我最近才知道有補貼,可是我2013年5月就曾經轉過一筆...」(當然是用英文,但我的破英文就不拿出來誤人了),隔天收到美妙的答覆:
If you can provide a copy of the statement from that firm and from that time you can send it to us here and we would be happy to credit that fee. 
於是我立刻翻出一年半前的舊帳單寄出,當時美東時間已快10pm,第二天還不到8am客服就回信表示已提出申請,我1pm入網站看到回信後,立刻檢查交易紀錄,發現已經入帳。

我詢問時並沒有提到轉移的資產價值,也沒提到要申請多少費用,就獲得客服承諾補貼,所以想來補貼標準可能真的非常寬。實際上分享的朋友中,已有人單次申請到 $125,現在看來,連申請的時效申請次數似乎也沒有限制。

最後引用客服的一句話:
 I am pleased to hear that you plan on transferring in more assets.
我想,TD Ameritrade這麼慷慨爽快的補貼,應該是真的很高興吧。

最近 (據友站說是2015-1-19更新的) 介紹客戶的獎勵金也大幅提高到$200,真是卯起來促銷了。不過超級好康果然沒多久,2015-1-30看到又已經恢復$50了。短短時間裡,本站剛好有一位朋友在此期間完成推薦,真是抓到好時機了。

2015年1月18日 星期日

淺談匯率對國際股市績效評估的影響
──小心別被受貨幣避險ETF/基金蠱惑

(2015-1-20因受J大留言討論動,文末增加了BNDX的為何採貨幣避險的解釋)

上個禮拜,綠角大發表了2014各資產類別表現回顧---股市篇,除了美國以外,其他國際股市以美元計算都呈現負報酬。不過留言中有討論到去年美金上漲的問題,談到匯率對報酬的影響,綠角大的回覆言簡意賅,不過,我覺得這是個很多人容易混淆的問題,所以又花了點時間做了回應,這裡也修改之後留個記錄。綠角大其實也已經寫過不少文章解釋,沒看過的話也請參考。

如果要看個人投資損益,以台灣角度來看,要通通換算成台幣才正確。例如某些原來有美元計價為下跌的市場,因為2014年美元兌台幣升值約5.5%,則國際股市除了歐洲成熟國家股市仍為負報酬以外,已開發國家股市、新興國家股市、亞太成熟國家股市都會由負轉正。但也別忘了,換算為台幣時,美國市場的報酬也會因加上美元升值的報酬而變得更高。

所以,如果只是要比較各市場的績效,只要用相同貨幣計價即可,各標的之間的勝負差異並不會因計價貨比不同而改變。我們在美國市場投資,用美元計價可以更直覺的貼近我們使用的投資工具,不換算為台幣也有其方便之處。

另有一種原幣別績效,是以當地貨幣計算出的績效。這種績效確實有可能在考慮匯率變動後,由輸變贏,但是這種比較是毫無意義的事情。也許有些人會說如果將來美元回跌/歐元上漲,現在的漲跌豈非就可能不一樣了,但問題是匯率變動本身就會影響股價預期和公司獲利,所以到時候股市也會有相應的變動。換個角度說,所謂原幣績效,也是當地股市已經反映了當地貨幣匯率變動之後的結果,如果這些國際股市代表的公司獲利真的超過美國公司,那麼其原幣別績效還會更高漲,甚至超過美元漲幅,導致其美元計價績效也超過美國股市。而去年的狀況我們可以解讀成:過去一年國際市場對非美元貨幣的悲觀導致美元上漲,但相對來講,對於國際股市則沒有那麼悲觀,所以就美元計價來講,股市跌幅會比貨幣要低一些。當然,這裡只是利用簡單的概念來釐清自己的投資觀念,實際變化恐怕是更加複雜而且不可測。

不過,前面講的都是沒有貨幣避險(Currency Hedged)的狀況,一旦做了貨幣避險,比較績效確實會因為鎖定匯率變成要看原幣別指數。現在美國的國際股市ETF有許多貨幣避險產品,這類產品在去年因為美元上漲,導致其績效遠勝過沒有貨幣避險的產品而吸金不少.。但從前面的討論我們也可以知道,就堅持資產配置的長期指數投資者來講,貨幣避險ETF只是在賭匯率變化而已,對長期績效不但沒有助益,反而增加了不可測的美元匯率風險和躲不掉的避險費用,沒有考慮的必要。更深入的論述可參考Vanguard的文章。

不過,債券情形和股市不同。為什麼Vanguard的國際債券基金BNDX會採取美元避險呢? 因為對美國人來講,美元避險可以有效降低國際債券基金的波動 (請注意!並不是促進收益),Morningstar有篇文章 (有中文版) 比較了這兩者的差異。有興趣也能看英文的朋友也可以看Vanguard的Global fixed income: Considerations for U.S. investors。不過,台灣人不是美國人,目前台幣沒有適當的固定收益投資工具,也沒有台幣避險的國際債券基金或其他簡便廉價或幣避險工具。對我們來說,投資沒有匯率避險的BWX/WIP,剛好可以和美債部位形成自然避險,也是還不錯的選擇。相對的,對非美國人來講,用BNDX投資國際債市,會把整個債券部位通通變成美元,等於百分之百的承受美元的匯率波動,完全失去自然避險的效果,所以並非適合的國際債券投資工具 (除非想要賭美元上漲)。

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

[更新]再平衡試算表[v2]
升級為新版Google試算表,並增加條件化格式

狀況:
  1. 去年Google試算表升級後增加了不少新功能,一直疏於升級
  2. 藍色小熊發現建議買入股數計算錯誤問題 (感謝他持續支持使用)
問題分析與解決:

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

汽車險「線上投保」試用經驗分享
深入比較七家產險公司的線上要保

在選擇保險公司之前,更基本的是要先對車險有完整概念,才能做出合理的決策。我很推薦【汽車事故.保險.理賠.維修.訴訟處理】,本書作者包括保險背景的劉鳳和、汽車維修背景的龐德、以及法律背景的姜智逸,綠角有讀後心得可以參考。網文有很多,但內容正確性要自己確認,mobile01的【汽車保險怎麼保】應該算蠻是完整的。
請注意!!新安東京的汽車險線上投保後來有不少變動,介面變得比較美觀、對入門者也更友善,車損險多了甲乙式和多種自負額的選擇以及颱風地震險,但不再提供心安車體險。其投保方式分為"線上要保"和"網路投保"兩種:線上要保提供的險種較多,本文提到的第三人責任險相關產品都有提供;網路投保提供的產品限制較多,如第三人責任險的每一事故傷害只剩2倍一個選項,超額險僅有100~1000萬基本型。如果選擇同樣的保單內容,兩種方式的保費試算結果是一樣的,投保程序則各有優缺點:線上要保需要下載要保書簽名回傳,可以由非車主要保刷卡,但不須身分驗證;網路投保雖不須下載要保書簽名回傳,但限車主本人投保刷卡,且須完成Email或手機身分驗證,到底哪個方便實在難說 (2015-12-05)。 
另外,根據2015-8-27網友留言後,我發現富邦現在不只也有100~1000萬的超額險,同時也有3或5倍的 "多倍保障殘廢責任增額"附加險,這下險種算是最齊全的了吧。
限於時間精力和興趣本文內容和表格並不會對上述改變再做更新,尚請讀者自行留意並請見諒。
最近車險快到期,而2014年8月開放的網路投保已經有多家產險公司上線,於是根據報導和網路搜尋的結果逛了個遍。和預期的競爭態勢不同,各家提供的產品內容頗有差異,好像打算各做各的。責任險的部分還好些,車損險甲式只有2家提供,乙式只有2家和1家附限額不明車損的變型乙式,但如果要高額自負就只有1家了。老車適合的限額險只有2家提供。限定駕駛人這個降低車保費的利器只有2家提供,而且只有1家提供彈性設定。所以,是否提供需要的產品就成了選擇的首要條件,想比價還不一定比得成。
線上投保提供的險種和保額上限 點擊開啟表格
*若無特別標示,均以「萬元」為單位,紅字為別家較少提供或保額相對較高的產品
*蘇黎世和旺旺友聯沒有列入詳細比較,原因見文末說明,泰安目前系統維護中。
可以大幅強化責任險保障的超額責任險有3家提供,但其中2家超額險會限制責任險的體傷和財損保額 (詳上表附註,這個限制有其道理,因為加保超額險後第三人責任險保額相對不必那麼高)不過,如果想保超額險,且單一事故總體傷要超過超過1000萬、財損超過50萬,或要最高2000萬超額險且可以選擇涵蓋乘客,則只有新安東京可以選。有2家雖然沒有超額險,但每人體傷保額可高到1000萬,財損提高到200萬,也有提高保障的效果,但比較沒有彈性且財損保障較低 (後面保費試算有進一步討論)。
可惜的是,保費不高卻能增加責任險嚴重事故致殘時的保障的殘廢責任增額附加條款,沒有任何一家提供。看起來,如果要享受折扣同時又想有更完整的規劃,直接到產險公司投保恐怕是唯一的選擇。
線上投保優惠與保費試算 點擊開啟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