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運用資產配置方式進行長期投資時,仍以低成本、容易管理為優先考量,以下討論內容會增加投資組合管理的複雜度,也可能增加投資成本,請讀者做決策前應多方考量再做決定。
當我們運用資產配置方式進行長期投資時,債券的部位扮演了降低風險和提昇效率的重要角色。而債券基金之中,中期政府公債因為有較低的風險和相對划算的報酬而受到重視,投資金律建議5年期公債,Morningstar則建議存續期間 (Duration) 3-5年的債券基金。Morningstar的九宮格對利率敏感度也是以存續期間作指標,非美國註冊的債券基金是以3.5年和6年作為Limited、Moderate、Extensive的分界,美國註冊基金則另有浮動計算方式。
如果用實際影響來說明,存續期間為5年的話,面對0.1%的利率上漲時,則其價格會下跌大約5 *0.1% = 0.5%。所以存續時間越長,遇到利率變動時,價格變化越大。但這只是大致估計,利率變動越大越不準確,且不同天期的利率也未必等量變化 (詳見綠角大的說明)
我們常利用美國上市的ETF作為配置工具。然而債券ETF的選擇相對較少,以常用的IEI、TIP、BWX、WIP四等分配置來說,除了IEI的存續期間比較理想以外,其他的存續期間都比較長,整體投資組合的存續期間7.49似乎也不太理想。
其實,美國TIP和國際公債另有短天期的ETF,如果加入投資組合,應該可以降低利率風險。接下來我們就討論如何運用試算表取得Mornistar的資料,並透過計算找到適合的配置方式。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開啟試算表並建立副本,按照以下的說明自行試算。該試算表統一用格子的顏色區分操作方式,粗體或反白字為標題、淡黃淡橘為公式,淺綠色才是使用者需要輸入的欄位。由於用了Excel沒有的功能,無法下載使用。
仍以四等分的投資組合為例,現在加入短天期的VTIP和BWZ:
欄J~欄L的表格會自動列出投資組合、分類並計算其存續期間,由於原來短天期部分的配重都是0,所以調整前的存續期間就是TIP和BWX的存續期間。接著在美國TIP和國際公債分類填入想要達到的存續期間,以4.5為例,填入後就可以算出投資組合調整後的存續期間:
同時,試算表也會自動計算出要達到此存續期間,該類別的中短期配重需要如何調整:
實際配置不用那麼繁瑣,取近似值的話,TIP、VTIP約4:6配,BWX、BWZ為5:5配。重新分配資金如下:
按近似值建立的投資組合,和設定的目標相差有限 (表中的調整前即按近似值建立的投資組合):
如果把目標Duration設為5,則可得進似的TIP、VTIP5:5配,BWX、BWZ6:4配,整體存續期間約6.29,比Vanguard的中期債券BIV的存續期間6.51還稍微低一點:
如果投資組合內有更多種類的債券ETF,可以自行增加淺綠色部分的內容,淡橘色公式會自行根據輸入內容延伸計算,淡黃欄位則需要手動向下填滿 (Control-D)。中短期配重調整部分的公式則是2列為一組,必須整組一起複製。
試算表也計算了加入短期債券ETF組合後的Maturity Range分佈。由於VTIP完整涵蓋了0-5年期,所以和TIP搭起來Maturity Range分佈還算均衡,而BWZ僅涵蓋1-3年期,故Maturity Range分佈整個偏向1-3年期的部分,3-7年原本中期公債主要涵蓋部分反而偏低,其實不算理想。
不過,如果看整個投資組合的Maturity Range分佈,由於IEI很少1-3年期的公債,所以整個投資組合的年期分佈平均後,看起來倒還算合理 (如果您的配置種類和例子差異較大,可能需要刪除多餘的淺橘色格子,或是將橘色格子向右填滿Control-R):
費用方面,VTIP和BWZ的費用率 (0.1%、0.35%)其實比TIP和BWX低 (0.2%、0.5%),加入短期債券反而會降低整體費用率,但會增加管理上的複雜度,交易費用也會增加 (BWZ在嘉信免交易費)。更不想承擔利率風險的話,也可以完全用短期債券ETF,但長期的預期報酬也會比較低。
除了VTIP、BWX外,短期TIP和國際公債其實還有別的選擇。STPZ、STIP也是投資短期美國TIP,但費用率較高 (0.2% vs 0.1%),STPZ在TD Ameritrade免交易費,另外STPZ比較不同的是排除1年以內到期的部分。三者的流動性都不錯,更細部的比較可參考ETF.com。BWZ和ISHG都是投資短期國際公債,費用率都是0.35%,流動性都還不錯,但BWZ交易量較大、價差較小 (0.1% vs 0.15%),且在嘉信免交易費。ISHG的平均債信品質較低 (A vs BBB),波動較大。
試算表中各ETF的存續期間主要是用Google sheet函數擷取Morningstar網頁的資料,故會隨網頁更新 (但前面圖示的所用資料已經脫離連結,不會更新)。由於這部分試算表可用於比較不同債券ETF的投資組合,故另外提供獨立分享的連結。例如,同樣中期政府公債,IEI、ITE、VGIT的存續期間卻有很大的差異,所以,除了費用的差異,或許是否切合自己的投資需要也是需要多加斟酌的 (順帶一提,VGIT含有Agency debt,但另外2者沒有):
其中部分ETF,包括本文用到的WIP,Morningstar沒有完整資料,故另外由基金公司網站取得資料 (靠右端的幾個淺綠欄位)。 不過,基金公司的存續期間計算方式很可能和Morningstar不完全一致,因為有些Morningstar提供的數字和基金公司提供的有些出入,不過通常差距大概只有0.x,應該不致於對我們的計算目的產生太大的影響。
想請問關於Google sheet函數擷取網頁的問題。
回覆刪除是所有網頁都能用這個方是擷取嗎?
想要設計一個能自動更新 投資標的國家分部的功能
所以需要能擷取這個頁面的 國家分配比例
https://personal.vanguard.com/us/funds/snapshot?FundId=0936&FundIntExt=INT#tab=2
United Kingdom 20.4%
Japan 19.2%
France 9.3%
Germany 8.7%
Switzerland 8.6%
Australia 7.7%
不知道要怎麼用Google sheet函數來完成呢?
抓不出來...不是每個網頁都有辦法抓,只能抓table和list兩種格式
刪除國別的話,我找過能用的抽取來源只有funddj,不過國名會變亂碼,用Excel抓的話就沒問題,只是Excel要一個個網頁設定,沒有google用函數那麼方便。
我這個問題有解答了。
刪除=importhtml("https://advisors.vanguard.com/VGApp/iip/site/advisor/investments/portfoliodetails?fundId=0991","table",18)
這樣就能抓到國家分佈。
搭配投資比率,就能算出整體投資組合分配在每個國家的情況。
也能用在地區分佈上(北美洲 歐洲 亞洲 新興市場)
這個表真的不錯,不但有國別也有地區,十分好用。從沒想過financial advisors部分提供的資訊完全不同,其實這裡的資訊比較夠用,Personal investors的資訊真是太簡略了。
刪除不過,Vanguard網站的網址裡都用自己的fundID,而不是用ticker symbol,使得使用上比較不方便些。
RIB大您好
回覆刪除想請教你一個資產配置問題,我卡在北美和歐洲的比率
我的工具是SCHB和SCHF
SCHF裡歐洲占有50%
為了讓北美和歐洲比率要達到1:1
資產配置裡SCHB10% SCHF就20%
這個想法可行嗎?
謝謝!
當然可以
刪除謝謝RIB大的回覆
刪除Hello Rib,
回覆刪除花了一些時間用晨星挑選出幾個目標,並且用excel表整理重要的資訊,但在查找完畢後,碰到一些疑問,跟當初所蒐集到的訊息有點衝突,不知道該如何判斷,需要請教您的協助。
1. 如附圖(http://imgur.com/a/XBR05),這是我整理的excel表,並列出一些重要的指標,有疑問的部份我用黃底標出,首先針對estimated holding costs,因綠角有提到EHC也可以與expense ratio一起評估,EHC會有負數是正常的嗎?負越多代表越好?另外有觀察到:iShare的為什麼通常會比較容易出現負數的EHC呢?
2. 另外就是別人分享綠角課程篩選ETF時,有提到的tracking votality (要越低越好,所以我以晨星同類別的平均值比較)。美國股市沒什麼問題,但到了歐洲、亞太、發展中國家的股市類別時,可以看到許多Vanguard (VGK, VEA, VEU, VWO, VPL)的數值都比平均值(0.3)高出非常多,這跟我所認知的Vanguard具有良好追蹤指數的印象有所不同,且這幾隻也是綠角書本及課堂上介紹且用來舉例的標的,所以想特別請教晨星的tracking votality這方面需要相信嗎?還是可透過其他資料再針對此部份做分析呢?
3. 關於折溢價,晨星所提供的%是個過去的參考值,投資人當下要購買時,再特別留意當下市場的「市價(Bid price)」和「NAV」去大略計算是否落在過去的%的合理範圍內,即可?
謝謝!
1. 主要是有些ETF的借券收入還不錯,賺太多的話EHC就會變成負值。比較細節的討論歡迎參考這篇:
刪除http://ribtw.blogspot.tw/2014/05/etf-holding-cost.html
2.我不知道確實原因,不過我猜想,問題集中在國際股市ETF出現,或許與各公司 "Fair-Value Pricing"的策略不同有關。需要近一步了解可看: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09/07/fair-value-pricing.html
3.說來話長,請參考
http://ribtw.blogspot.tw/2014/06/etf-transaction-cost.html
Rib大,感謝您的回覆:
刪除以下是我的回覆~
1. 關於EHC,感謝!我後來也有猜到是借券收入。不過看了您貼的文章又上了一課!
2. 剛好Rib那篇文章有提到追蹤差異,因為我實在不懂晨星的tracking votality QQ,我是否可以直接參考ETF.com提供每支ETF過去追蹤差異的數值,去加上expense ratio及EHC一併考量、比較呢?
3. 綠角大所說的fair-value pricing機制文章我看的懂觀念,但有點不太確定為什麼這個機制與晨星中Vanguard tracking votality偏高有所關係呢?
4. 關於下單時要注意的折溢價及買賣價差,我看到Rib在文章下也有相關回覆:「目前還沒看過報價系統有提供spread%,不過其實也沒有必要,因為只要把有在交易的幾支ETF的把平均spread$記下來,交易時就很方便了,不需要管spread%,後者只有在比較不同ETF的費用時才會用到,而這個我們需要的是ETF.com的平均spread%,也不是即時報價的spread%。」
->平均買賣價差是不是只有ETF.com上才找的到呢?我在晨星看都只有%(而且好像是即時的)
->在知道平均買賣價差時,等於晚上要下單時,看看目前報價是否價差在合理範圍,如果超出太多,就可考慮擇日在再進行?
->看完文章還是想確認,折溢價的下單概念也是同上嗎? 如:假設以Rib大那篇文章的圖,VGK過去幾年大多都是屬於溢價的狀況較多,這樣在下單時,就透過晨星或TD報價看看目前最新成交價及淨值是否在合理折議價範圍就ok嗎?
不好意思,問題有點多,感謝Rib大!
2. 我個人也覺得ETF.com的數字比較直觀容易理解
刪除3. 如果各家公司的Fair value pricing政策不同、方法不同,其差異就會反映在NAV上,但指數可沒有Fair value pricing,所以追蹤誤差自然也會雖NAV一樣受公司政策不同的影響,變得不是那麼標準。如果是被動投資的話,經理人的差異比較小,個人的建議是用美國ETF評估該基金公司水平就行了,
4.我只知道ETF.com有平均價差,晨星沒有,其他不知道。其實如果交易活絡的ETF,只要避開開盤後/封盤前半小時就都沒問題。所以我研究一段時間後,其實也沒有真的太關注。
折溢價的問題我關於交易成本的文章裡頭也有討論,詳細煩請再看看。這裡節錄部分結論:
"對於不在交易時段內的國際股市,以及一些流動性比較差的債券、原物料等ETF,IIV提供的是錯誤的信息,要注意避免被誤導"
"盤中折溢價和收盤的折溢價一樣,都會隨市場行情不斷起伏,我們只能被動接受該行情,既無法控制,也無法預估"
至於流動性差的市場或特殊事件時,ETF折溢價問題確實可能大到難以忍受,但與其擔心為了折溢價搞得變成需要擇時進出,從指數投資人的角度來講,避開這類市場才是正確的決策。
對於ETF交易成本的考量,其實也是應該抓住這個精神。對於指數投資人來講,學習交易成本的相關知識該做的,其實是幫助我們選擇可以放心按計畫定時投入,不需要擔心交易成本的投資標的,避開可能有過高交易成本的標的。而不是在知道這些之後,不知不覺走上擇時進出的錯誤道路。
嗨Rib大:不好意思有點晚回。
刪除1. 請問Rib大,IIV估算的方法是統一的嗎?還是會依照網站有所不同?還是這個不同只是時間差而已呢?
2. 有發現每個網站對於過去績效表現的return統計,同支ETF在1/3/5/10年的表現都有些差異,如:Vanguard、TD、yahoo、ETF.com和晨星針對某支ETF的return %都有差異,主要原因是因為計算方法嗎? 那Rib大會比較推薦依哪個為準呢?
3.VGK這支ETF在ETF.com中,指數的過去績效那條線有一個很特殊的表現
http://www.etf.com/VGK,在2016/9月突然滑下去,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呢?
4. 請問Rib大,我們通常在評估過去表現時,是要看這檔ETF的market price那欄還是NAV呀? 我自己直覺是要看市價,因為這是我們投資人買賣的價格,但怎麼記得好像聽過有人說要看NAV?!
謝謝~:)
1.就相關文章的介紹來看,那是由交易所公布的,其代碼就是在原來的代碼後面加上".IV",不過查詢時各網站有自己的寫法,例如:
刪除https://goo.gl/CvPPF7
2.主要是計算時間基準不同。注意一下表格的小標註,以VTI為例,Morningstar Trailing Total Returns的Daily是as of 03/10/2017,Monthly是02/28/2017,ETF.com是AS OF 03/09/17,這三者就都不相同。YAHOO沒提供日期,但比較起來是02/28/2017。而Vanguard比較特別,雖然是as of 02/28/2017,但他是以收盤時的中價當成市價計算,而大多數網站以收盤價當市價計算,所以數字有點不同。至於哪個準,一般出錯的機會不大吧,至於哪個偶然出錯機會大,真只有天知道。
關於VANGUARD的績效算法可以看這裡:
https://personal.vanguard.com/us/content/Funds/FundsImportantVIPERInfoJSP.jsp
3 不知道
4.各有各的意義,評估指數追蹤效率看淨值,買賣利損看市價,至於哪個算得的績效比較重要,其實我覺得都不重要。追蹤相同指數的ETF,指數追蹤效率就反映績效差別,不必特別看績效;追蹤不同指數的ETF,指數績效的差異又不是投資人可以掌握的,比較績效也沒意義,只是忙開心的。要評估自己的投資績效,那麼要按自己按實際金流算IRR,帳面績效就算看到也吃不到。如果是主動投資人,那麼還是要提醒,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收益,還是不重要。
版大您好:針對債券及債券ETF有些問題想與您提問請教。
回覆刪除(1) 經過網路資料搜尋,本身了解單一債券的運作方式(如:市價與利率呈反方向),但個人有障礙推導到債券ETF身上,因為債券ETF下面持有很多張債券,所以我一直有無法理解的地方,以下舉例。
假設投資人買入一張10年期債券,票面利率2%,若是能持有到期滿,則中間即便市場利率有高有低,投資人10年的獲利=配息+本金,這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轉換到債券ETF,我的疑問:債券ETF沒有所謂「持有期滿」,對吧?
假設此債券ETF的avg maturity yr是8年,並不代表投資人的持有期滿為8年。
如果是這樣的話,債券ETF是否跟單一債券就不一樣,
即便持有了8年想要賣出,仍要考慮該ETF目前的市價?
所以債券ETF的獲利=配息+本金市價利得或虧損?
2. 指數化投資人做資產配置時的債券部位,應該要用哪些標準來評估挑選呢?
我的股票ETF篩選主要是用:expense ratio + 追蹤績效為主要篩選指標。
但債券ETF是否就要以:ETF殖利率(YTM)、Average Duration、及Average Maturity yr?
3. 假設目前某支債券ETF,平均maturity yr是5年,現在看的YTM是1.5%。
這個資訊告訴我們的意思僅代表:「今天這個時間點」的YTM是1.5%、也就是5年會有1.5%的報酬。
但有可能過了幾天、幾週或幾個月,同支ETF就變成YTM是1.8%,對吧?
假設我是在當天YTM1.5%時買入,過了幾週發現這支ETF YTM為1.8%,對我來說是有影響的嗎?
4. 市場上某到期年數的公債ETF之YTM %,是否會非常接近美國政府公布對應年數的公債利率呢?
謝謝!!!
1.其實不持有到期的債券基金並沒有甚麼不同,請參考綠角大的文章:
刪除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3/08/bonds-vs-bond-funds-in-rising-yield.html
2.您的問題陳述有些不合哩,您對"選擇股票ETF"的說法其實遺漏了更大的前提--選定股票市場的配置。而您接下來提債券ETF的選擇,其實是在問配置的部份,配置決定後,也是要考慮持有成本。
至於如何配置,有的人選擇像BND這樣的全市場債券基金,有的人選擇中期政府公債(國際債券無此選項)。這兩者的差異主要是風險、分散程度和費用,共同點是在Duration/Maturity。也有人有其他不同選擇,但基本上都是考量各種債券的基本特性。殖利率甚麼的那是會浮動的,不會是主要選項。當然,同類型的債券做比較的話,這些數字也可以反映風險程度的差異,基本上收益越高、時間越長,風險就越大。
3.同1
4.理論上是,請參考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07/06/blog-post_8989.html
但實際上散戶能拿到的YTM較差(價格較貴)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5/07/etftipsits-not-necessarily-cheaper-to.html
版大您好,抱歉過了好久才回覆~先謝謝你之前的指教。
刪除1. 版大提供綠角的文章我先前也有看過,不過現在回來再看一次有更清楚。但如果持有單一債券vs債券基金或債券ETF去比較時,假設我們持有的是債券ETF,裡面有好多支債券,當這些債券配息時,配息會直接轉換到投資人身上嗎?還是固定一段時間累積發放?還是直接轉換到市價上?
因為單一債券很好理解,配息時,就直接到債券持有人手上,可是債券基金及債券ETF的運作又是如何呢?
2. 如果長期持有債券ETF的風險並沒有像市場所說的這麼武斷(如:即將升息會導致債券市價下降、進而造成資本虧損)。但假設長期持有債券ETF,雖然中間會持續拿到配息,但在決定要賣掉時,假設賣出市價與先前投入平均購買價計算下來是虧損的話,是否就不是理想的賣債券ETF時機?
3. 針對挑選股票ETF我的確先前沒有打完整,其實首要還是要先考慮自己要怎麼針對不同市場/區域去做配置,然後才去用expense ratio+追蹤績效去篩選,謝謝版大提醒。
關於篩選債券ETF,當然首要也是先擬定好配置比例及目標,才去針對不同「指標」去篩選,所以才想問版大,債券的指標應該要看哪些呢?除了expense ratio外,您還會特別看YTM、Average Maturity和Duration嗎?
為什麼有些需特別注意、有些不需特別注意呢?
會這麼問是因為自己有些看許多債券的介紹文章,很多人都說要債債券的殖利率(代表債券到期的投資報酬率),但這些感覺都只適用在單一債券呀?!假設我們買的是債券ETF,買的當下看的ETF殖利率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嗎?當下看到的殖利率,有可能在買之後過了一週或一個月,就改變了呢!?(文章: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320fin016/
4. 美國在3/14 FED確認升息後,照理來說美國公債的殖利率應該要上升,可是為什麼3/17美國公債殖利率都下降咧? 是因為早就在升息前市場就預先反應在債券殖利率上了嗎?
「彭博新聞報導,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聞訊跌0.05個百分點,至1.32%;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跌0.07個百分點,至2.53%。債券殖利率和價格變動方向相反,殖利率下跌意味價格上漲。」看到這新聞時也覺得真是世事難料,大家都說美國要調升利率,所以現在不要買債券,可是反而調升利率後,債券價格還跟著上漲。XD
再次謝謝版大!
1. 美國債券ETF均為每月配息(如果有的話),如果券商有提供自動再投資(DRIP),則股息扣30%稅後的餘額會自動按入帳日市價買入原ETF零股,不過這個市價到底如何計算我也不清楚,各家做法似乎也不同,有興趣的話自行問券商。
刪除指數投資有很多東西反直覺反通俗說法,反覆探索逐漸深入恐怕是ㄧ般人必經的歷程,能像綠角那樣能始終保持腦袋清楚並身體力行,是遂行指數化投資最大的功課。
2.投資本來就有風險。如果按照長期投資的觀點,賣股並非看時機,而是按計畫進行。看時機賣和看時機買都一樣是投機的擇時交易,平均來看多半是輸家。非要投機不可,我的答案是天知道。
3.您沒搞懂我的重點。債券配置和股票配置一樣有其配置的原則,股票的配置基本是區域市場,而債券則有政府公債/投資級公司債/垃圾債/新興市場債的區別,就綠角和某些名家的觀點是只投資中期政府公債,有的也支持把投資級公司債列入,而垃圾債/新興市場債還是屬於投機性質,而且其對投資人來講不利條件比股市還多。如果您也同意中期債的建議,那麼Average Maturity和Duration其實就已經定了,這就是債券配置該考慮的,至於YTM只是隨市場利率波動。
建議您對債券投資再下點基本功。很多我問題我自己一開始也是霧裡看花,是去上了綠角大的債券課,後續繼續看書/思考/提問,很多原本一知半解的的東西才逐漸釐清。
坊間的報導就是完全不懂的人去問不懂裝懂或故意誤導的業者得來的東西,那東西的唯一價值就是知道現在業者推銷甚麼,並藉以鍛鍊自己的思辨能力。
4.升息降息,強勢美元弱勢美元這類預測最容易被打耳光,打得比股市響亮得多,都是靠事後諸葛來化妝掩飾。六合彩明牌有識者都不會信,這些東西看起來高大上,骨子裡也是五十步笑百步。
版大您好,謝謝您的回應。
刪除1. 很想上綠角的債券課,可是最近幾個月,都沒看到開課訊息,看來只能繼續等了QQ。想請問版大,那您對於TIPS抗通膨債券,投資人應該如何評估是否要放置到資產配置呢?若是中期債券是要長期持有的話,是否還需要所謂抗通膨債券?因為也有聽說若要長期持有,其實就不需要抗通膨的balance了?
2. 同意看時機賣這是根本無法掌握的,但是不是有一種風險,就是過了20-30年,即便領了每個月的債券ETF配息,但到了要賣的時候,因市價比平均買入價低,記錄配息,還是負的投資報酬率,這種是有可能發生在債券ETF上的嗎?若是碰到,投資人應該如何面對呢?
3. 請問版大,Duration除了對投資人來說,是可簡易判斷債券ETF平均存續期以及利率變化對於市價的敏感度。
除了這個之外,他的意思是不是可以解讀為,若是Duration是5年,代表投資人必須忍受5年的利率變化,才可以將利率上升1%後的虧損打平?(調升1%後代表5年內資產可多領1%的配息)
Thank you!!!
1.這個恐怕沒有定論,至少不是非有不可。股債比才是基本,其他配置方式影響相對小。Vanguard的Target Retirement Fund是在退休前五年,股票配置逐步減少才逐步增加TIP的配置。綠角的一半一半也是一種不傷腦筋的配置原則。基本上,配置的重點在於有紀律地維持一個合理配置,至於何為最佳配置是無法預知的。過於執著在找到最佳配置的心態,說不定正埋下隨短期市場波動而失去維持配置信心的種子。
刪除2.以高評等債券來講,若不考慮負利率和超乎預期的通膨,戰亂、全球經濟崩潰破產等極端狀況,長期持有10~20年幾乎不可能是負報酬(可結合3的討論)。您這個問題應該放到整個投資組合來講更有意義,虧損是無法去除的投資風險,任何宣稱可以去除都可能是詐欺的偽裝,要提高警覺。至於怎麼辦,請看綠角大這篇: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6/12/what-if-my-long-term-return-is-zero.html
3.就是敏感度而已,後面解讀不對。所謂【存續期間衡量某張債券的持有人平均在多少時間後可以拿回債券的配息和本金】那個平均值本身單位雖然是時間,但那並不是某個時間點,那只是一個用來計算敏感度的計算方法而已。
不過,我覺得您執著於這個問題,主要還是對債券有些誤解。請先回顧最開始債券持有到期和債券基金不持有到期的問題,然後再想想,所謂虧損,是說升息造成債券價格下跌吧? 但虧損只在那個時間點。前面引用的文章就說明了,長期來看,如果您把債券賣掉去買新債券,和原來債券持有到期,其實兩者最後拿到的錢是一樣的。那這樣還能說升息造成虧損嗎? 債券其實很簡單,你買入一張YTM是A的債券,持有到期報酬率就是A。利率浮動,新買入的債券YTM隨之浮動,至於之前買入的YTM多少就是多少,不會變的。所以,從長期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升息損失的其實只是機會成本,而不是您手中的資產。而想搞機會成本,就只會掉入擇時進出的陷阱了,所以就別再想這個了吧。
版大您好:
回覆刪除1. 您在第二點所提到的「以高評等債券來講,若不考慮負利率和超乎預期的通膨,戰亂、全球經濟崩潰破產等極端狀況,長期持有10~20年幾乎不可能是負報酬(可結合3的討論)。」
這個結論應該如何驗證呢?是因為持有期間每個月會配息,所以幾乎不可能是負報酬嗎?
2. 在晨星查詢債券ETF時,發現某支ETF的YTM可能今天看,跟隔一個禮拜看會不同,這是因為中間這段時間有持有債券的買賣行為發生嗎?這邊YTM的變動會受到市場利率的變動影響嗎?
3. 版大您說升息損失的只有「機會成本」,不太懂您所想要表達機會成本的意思?這邊是指升降息導致怎麼樣的機會成本呢?
4. 是不是債券ETF下的單一債券幾乎都不會持有到期?假設以一個3-7年的ETF來說,持有債券是不是差不多剩下2-3年就會賣出、然後買入新的債券呢?
謝謝您!
1.首先先用理論思考,但要先確認,您是否已經了解,即使債券價格下跌或上漲,無論繼續持有債券到期,或是賣舊買新,如果不考慮交易成本,其收益是相同的? 所以,如果長期持有中期債券基金,只要持有的期間超過其到期時間,那麼除非有違約(信用風險)造成損失,應該可以類似持有單張債券到期一樣,拿回本金和利息。這樣怎麼會虧損呢? 當然如果投入長天期的債券,那麼需要避免虧損所需的持有時間就更長。
刪除但這樣的思考其實還是低估了固定收益工具的報酬,因為配息可以再投入,所以即使不管天期,債券持有5年的預期報酬還是不會離開期初殖利率太遠,詳見綠角大文章(含續篇):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07/10/how-to-estimate-bond-returns.html
如果您想自己做歷史數據或模擬測試,您可以用這個免費工具或自己去找債券基金的歷史報酬資料
https://www.portfoliovisualizer.com/monte-carlo-simulation#analysisResults
2.YTM本來就是浮動的啊? 債券配息固定,價格浮動,YTM當然就是浮動的。發行時買入的話期初殖利率=YTM,但之後價格就不是票面價格了喔。還是回頭練一下基本功,複習一下YTM是甚麼...
3.機會成本還是請您回頭看看這篇,我講得不會比綠角好: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3/08/bonds-vs-bond-funds-in-rising-yield.html
4.是的
這點太久沒複習的確會忘記。我自己的理解是,債券持有到期"沒有負報酬"不等於"沒有虧損"。
刪除大家都賺100,你只賺50,就是一種虧損,即使看起來還是正報酬。這是我自己對於"機會成本"的理解。
從這裡來看,持有單一債券"到期"是要去鎖定名目的報酬率。持續賣舊換新的債券ETF(such as BND)或基金則比較像是要去鎖定那個機會成本。
但真正關鍵的是"購買力",影響購買力的因素我感覺是跟機會成本的因素類似的。所以從這裡來看,債券ETF應該是優於單一債券的,即使表面上看起來債券ETF的價格變化不停。
以上是我自己的理解,如有錯誤還請指正:)
關於ETF的理解恐有誤,債券ETF的價格浮動同樣反映其機會成本,只是不會因為到期而滿手現金需要重新投入而已。配息是否再投資也是兩者差不多,當然單一債券比較沒辦法靠配息就買新的。建議複習綠角關於單一債券和債券基金的相關章節。
刪除另外,機會成本的概念固然重要,但個人以為,對長期投資者而言並不宜太過強調,以免不知不覺變成追高殺低。與其說掌握機會,不如說認清機會難以預期,所以不要老是羨慕別人抓到的機會,或為自己的僥倖沾沾自習,而是應該默默堅持有紀律的定期投入,長期持有,分散風險。
謝Rib的comment.
刪除我表達可能有誤,我所謂"鎖定"機會成本,意思就是忠實的反映機會成本(which is variable)。
另先前有朋友問到TIPS,可參考morningstar最近的文章:http://news.morningstar.com/articlenet/article.aspx?id=801922
裡面Exhibit 2比較了TIPS與其他fixed income對於通膨的效果,他的結論是:根據過去20年的record,TIPS的確有效抵禦了通膨,但其他fixed income資產類別也不差。 所以也許只配一般債而不配TIPs,也不一定會有什麼問題,反而更簡單更容易maintain。
直接買債券的人也不會就買一張放著,這種狀況確實還不如去買債券基金/ETF。直接買債券最典型的作法就是債券梯,這種買法和債券基金的差別其實只在於其到期區間是從0開始而已。
刪除上綠角大的課的時候,對一個被解開誤解印象很深刻。那就是不是只有TIPS抗通膨,其實T bond的名目利率其實包含實質利率和通膨預期兩個部分,而TIPS不設固定的通膨預期,而是以隨通膨浮動的本金來補償通膨,所以T bond和TIPS的殖利率差則可視為市場對未來通膨的預期。所以,TIPS並不是有通膨就勝出,而是有"超乎預期的通膨"才會勝出,而低於預期的通膨砸額會落後,長期來講T-bond不會和TIPS差太多。
謝謝Rib和J大的討論串,受益良多!
刪除想請問各位前輩,VGIT所內含的政府機構債,在空頭市場的保護能力會比純公債差嗎?
回覆刪除因為在我的理解中他也是有美國政府擔保的債券,到期年限落差也沒有很大,內扣費用還更低,TD好像有100%退稅,私心更想配置VGIT而不是IEI,但大家好像還是都傾向選擇IEI,故有此疑問,希望可以得到前輩釋疑,感謝。
這都是相對的。例如金融海嘯期間曾傳聞不斷,雖然最後沒事。
刪除也有人選擇BIV、BND啊,都各有理由。主要是您能確認自己的需求,清楚自己決定的理由就好。VGIT或IEI並不是一個差異大到需要兩難的議題。遇到這種類型的猶豫,我常開玩笑說,有燒香的去求籤,不燒香的自己抽籤。
Rib大:
回覆刪除問下債券投資組合存續期間(Duration)試算與調整的表單,不知為什麼不能用,所有抓取網頁的資訊都沒顯示,是否有要作什麼操作才能使用嗎?
原來的網頁改版後試算表就抓不到數據啦,這畢竟是很久前的文章,目前也不太關注這個議題了,也沒有更新的打算,抱歉。您可以根據原理手動查訊並填入數字,應該就可以運作。
刪除不過現在很多網頁設計都變成動態內容,以前的方法本來也就沒辦法抓到數字,這也是不會更新的原因之一。
學習階段會想很多有的沒有的,到了執行階段往往覺得太複雜而簡化投資組合,畢竟能堅持下去才是最高的前題。有些則是受到投資管道的影響,例如使用有低消的複委託時,財力不足就不太可能搞複雜的投資組合。
Rib大您好,想詢問您BWX跟WIP目前有沒有替代的標的呢,感覺這二支流動性較低,謝謝您。
回覆刪除很遺憾並沒有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