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更新:NEC退稅試算表Firstrade 2013 rev 02及全部NEC報表調整

最新版本連結
  • 提供Code 34的計算和對應的報表調整 (感謝u802005兄提供個人資料) 雖然Code 34是用來替代因借券而沒收到的股息,但已經不是原來的配息,所以雖然金額和原來股息相同,但無法適用配息再分類,所以需要另外分類、計算。不過因為好像都是發生在VTI,本來就沒有可主張退稅的部分,也就沒差了。
  • 修正Rev 01引進的錯誤 --報表的Tax Repaid誤指向Original tax withheld,連帶後面的Grand Total也計算錯誤,但不影響退稅計算結果
  • 因應新功能,刪除rev 01引進的「ROC是否已從Code 06扣除?」選項 (用處不大)
此外,各版本均有下列報表調整  (版本和連結不變,也不影響計算結果)
  • 之前版本的L/T CG、S/T CG均只列出Subtotal,改為列出細目和Subtotal
  • 報表A欄縮窄,以配合原尺寸列印 (之前欄寬應該有測試過,不知為何最近列印時發現又需調整)
相關連結: TD Ameritrade   Schwab   E*TRADE   Just2Trade
順帶一提,BWX 2013/06 配息再分類為L/T CG的問題,看來Firatrade有正確再分類,但並沒有退還稅金,需自行申請退稅。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如何評估指數型ETF的持有成本

對於指數化投資者而言,成本是選擇投資工具最基本的考量。
目前透過美國券商進行投資的話,主要都是選擇指數型ETF,而ETF的投資成本可以分成兩部分,一個是交易成本,一個是持有成本;前者是一次性的支出,後者則是持有期間每年都需要付出的成本。本來想要一篇解決的,不過寫完持有成本後發現篇幅超過預期,只好分成兩部分慢慢完成。
持有成本 ≠ 總開銷
最明顯的持有成本就是總開銷 (TER, total expense ratio),但總開銷並不包含投資組合的交易費用和其他隱藏成本。由於指數型基金的目的就在於追蹤指數,所以從實際結果來看,指數型基金/ETF的實際淨值報酬與指數的差異,也就是追蹤差異 (Tracking difference) ,應可視為真正的持有成本 (爬文時請注意名詞定義並不統一,Vanguard稱之為Excess Return還能理解,Morgan Stanley用Tracking error就很容易和後面另一個更普遍的定義混淆)
根據Morningstar 2013年發表的On The Right Track: Measuring Tracking Efficiency in ETFs,這份針對對歐洲市場的研究報告顯示,總開銷確實是追蹤差異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但僅能解釋50%左右 (Correlation 71%, R2 0.505),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很重要,例如借券 (Securities Lending)、現金部位的影響 (Cash drag)、股息再投入方式的差異、維持投資組合的交易費用、再平衡的時間落差 (Timing) 和市場衝擊 (Market impact)、股息課稅、取樣或複製技術的差異等,這些因素其實就是前述隱藏成本的來源 (詳見該研究報告ETF.com的說明)。
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告也以事實證明,單純比較某個時間點ETF淨值與指數間的報酬差異,其實不太能準確代表該公司的持有成本。增加取樣數、統計不同時間點的報酬差異,加上評估報酬差異的分布狀況,更能準確評估真正的持有成本。最常用的是報酬差異的標準差,一般稱為追蹤誤差 (Tracking error)。不過基金公司似乎都沒有公布這個數字,還好,有兩家ETF網站的資訊可以參考。
ETF.com在各ETF頁面的Efficiency分頁有過去12個月每個交易日的年度追蹤差異 (Tracking difference) 中位數分佈範圍的上下限 (Max Upside/Down Deviation) 。這些數字和一般常見的平均值、標準差的描述方式不同。中位數代表的是最常出現的數值,用白話來說,就是最容易出現的數字。或許是由於統計了每個交易日的狀況,所以網站採取這樣比較具體的數字直接描述母群體,而非用統計方式轉變為常態分佈來評估。不過,評估方式是一樣的,上下限的分佈範圍越大,表示該ETF偏離中位數的程度較嚴重,則中位數的參考價值就比較低,也代表管理品質可能比較不穩定。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Schwab的SCHF和Vangurad的VEA都是投資國際已開發股市,SCHF總開銷0.08%比VEA的0.09%還低,但我在2014年4月底查詢時,追蹤差異中位數為-0.59% vs 0.15%,VEA的追蹤誤差不但表現較好,而且居然還勝過指數 。iShare的EFA總開銷雖然較高0.34%,追蹤差異中位數也只有-0.14%,其扣除總開銷之後的追蹤差異和Vanguard相近 (0.20% vs 0.24%)。
VEA在2013年更換追蹤指數,ETF.com 宣稱其追蹤差異的計算會考慮到指數更換的影響,分段計算。但基金公司何時調整其投資組合以符合新指數其實沒有精確日程,而是會有一段過渡期,所以比較準確的表現可能需要觀察更久的時間,(2014-5-16) ETF.com 查不到VEA的追蹤差異數字,不知是否與此有關。另外,這種國際股市ETF基金公司計算淨值有時會採取Fair-value pricing而非真實的淨值,由於不同公司的政策不同,可能導致追蹤誤差的比較可能無法反映真實的追蹤效率。

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債券投資組合存續期間(Duration)試算與調整

請注意:運用資產配置方式進行長期投資時,仍以低成本、容易管理為優先考量,以下討論內容會增加投資組合管理的複雜度,也可能增加投資成本,請讀者做決策前應多方考量再做決定。
當我們運用資產配置方式進行長期投資時,債券的部位扮演了降低風險和提昇效率的重要角色。而債券基金之中,中期政府公債因為有較低的風險和相對划算的報酬而受到重視,投資金律建議5年期公債,Morningstar則建議存續期間 (Duration) 3-5年的債券基金。Morningstar的九宮格對利率敏感度也是以存續期間作指標,非美國註冊的債券基金是以3.5年和6年作為Limited、Moderate、Extensive的分界,美國註冊基金則另有浮動計算方式。
如果用實際影響來說明,存續期間為5年的話,面對0.1%的利率上漲時,則其價格會下跌大約5 *0.1% = 0.5%。所以存續時間越長,遇到利率變動時,價格變化越大。但這只是大致估計,利率變動越大越不準確,且不同天期的利率也未必等量變化 (詳見綠角大的說明)
我們常利用美國上市的ETF作為配置工具。然而債券ETF的選擇相對較少,以常用的IEI、TIP、BWX、WIP四等分配置來說,除了IEI的存續期間比較理想以外,其他的存續期間都比較長,整體投資組合的存續期間7.49似乎也不太理想。
其實,美國TIP和國際公債另有短天期的ETF,如果加入投資組合,應該可以降低利率風險。接下來我們就討論如何運用試算表取得Mornistar的資料,並透過計算找到適合的配置方式。

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更新:TD Ameritrade和Schwab的免費工具

日前發表的五家美國券商使用經驗總檢討說TD Ameritrade沒有投資組合分析工具,那是不對的。其實他有提供X-ray的分析工具 (藏在Research & ideas > Mutual funds下,但其實是通用的),也是免費提供一部分Morningstar的部分付費功能,更妙的是,兩家券商提供的部分幾乎是完全互補,真懷疑是不是商量好的。
以下內容已整合進原文,新朋友可以直接看原文就好,不必理會以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