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2日 星期日

Taiwan Bogleheads 2013
台灣指數化投資人2013年度聚會

(更新連結:綠角財經筆記的報導)
今天去參加了這場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台灣指數化投資人2013年度聚會,趁熱把學習心得寫下來。雖然以下內容幾乎都來自聚會中的演講內容,但僅是個人記憶所及或是自己衍生的思考,既非原創內容,也不一定忠於原始內容,請多多包涵並不吝指正。
Bogleheads Local Chapter in Taiwan !
報到後收到的資料裡,有一份美國伯格頭組織領導人Mel Lindauer給台灣指數化投資同好的一封信。這是Lindauer先生應綠角大之邀為這場聚會準備的。雖然內容頗有可觀之處,不過最吸引我注意的是"I'm so pleased that Greenhorn has agreed to organized and lead the Bogleheads Local Chapter in Taiwan"引用綠角大的翻譯就是:我很高興他願意籌辦並領導台灣的指數化投資人聚會與組織
原本我還以為今天只是單純的同好聚會,看了這個我才知道,今天參與的是貨真價實的Taiwan Bogleheads!我回家後上Bogleheads Forum去看,果然看到台灣是第52號分會,而且是綠角大去美國參加Bogleheads年會後不久就宣布了,我還真是後知後覺。在這個討論串裡也有綠角大(應該是吧?)對這次活動的宣告。
看來這會是一個正式而且持續性組織和活動,以綠角大的一貫風格,既然做了就會努力好好經營。而會中綠角大也宣布,未來會再繼續在台灣各地舉辦這樣的聚會,這次沒能參加的朋友,以後就請把握機會囉。
綠角大的「我們的指數化投資」
我必須先承認,自己之前從來沒有好好了解過指數化投資的來龍去脈,只是大略的知道Bogle先生的豐功偉業。所以聽到綠角大講指數化投資的歷史,受到的感動可能比熟知這段歷史的朋友要更大。
以前我只模糊知道Bogle先生引領了風潮、改變了典範,但沒想到第一支指數基金也是如此困難。剛開始募集金額還不到預定目標的十分之一,而且各種負面評價不斷。那些批評現在看來還蠻有趣,可惜我記性不好,沒辦法分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找找,或者就去各投資論壇看看有些自認為投資高手的人如何嘲諷指數化投資,其實就是差不多的內容。
雖然我也實際曾看過某些論壇裡對綠角大的攻擊,不過據綠角大說,真正有利益衝突問題的業者在這方面倒還相當理性客氣,當然,這也是因為指數化投資已經取得的實際成功已經讓業界不敢睜眼說瞎話。
前面講到Bogleheads forum,我有順便看了http://www.bogleheads.org/wiki/EU_investing,裡頭說歐盟也沒有多少指數基金 (ETF倒是很多),看來其實指數化投資真正形成產業規模大概就是在美國而已,這更顯出Vanguard的了不起。
講到ETF,我們台灣在美國券商的投資人用ETF做指數化投資,是因為沒有指數基金可買。據說當初第一支ETF本來是想邀請Vanguard來做的,但Bogle先生拒絕了,因為他覺得ETF是違反指數化投資理念的。事實上,大多數買ETF的人確實也只是把它當成一籃子股票的投資工具,例如SPY本身的周轉率是每年百分之幾千。所以對於以ETF作為指數投資工具的人來說,一定要努力克服面對價格浮動的猶豫和時機考量,才不會掉進市場的陷阱。
怪老子先生的「如何用指數化投資工具,打造退休投資組合」
演講內容的重心是運用怪老子精心設計的試算表,評估退休規劃。這個試算表在怪老子理財網站的退休規劃一文有介紹,可以直接下載。其實怪老子理財網站有好幾篇關於退休規劃的文章,雖然沒有現場聽演講的生動精彩,但卻可以細細品味並動手計算,很值得關心這個問題的朋友參考。
怪老子特別提醒退休規劃的可行性,不能為了擔心退休搞得現在節衣縮食生活沒品質,而要做到這一點,投資報酬率是很關鍵的因素。實際投資組合的規劃,運用了全球投資級債券、全球股票型基金和定存,細節可以參照怪老子理財網站的落實資產配置 退休沒煩惱這裡就不仔細寫了。
當然,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投資組合的學習要學到核心精神,而不是一味照搬。而且很多人對於未來的投資報酬是比較悲觀的,雖然長期投資要看更長時間的平均報酬而非短期現象,但話說回來,如果真的在要退休時遇到大空頭,或是報酬不如預期,很可能就需要延後退休或設法開源節流。所以我個人覺得,如果收入許可,那麼盡量多存一點其實還是比較安全的作法,只是如何拿捏現在和未來的花用,就只能靠自己衡量了。不過,藉由怪老子的試算表,整個評估真的變得十分簡單具體,千萬不要錯過這個精彩的智慧結晶。
最後的座談有人問到儲蓄險是否能夠取代定存的角色,除了現在利率偏低不划算以外,怪老子也明確指出,儲蓄險缺乏定存的流動性,所以並不適合。
劉鳳和先生的聰明買保險--我的賺錢、賺時間、賺幸福人生之道」
劉先生很明確的提出優先要保的三種險:意外險、定期壽險、定期癌症險;不要買的三種險:終身醫療險、儲蓄險、投資型保單。提醒大家所謂醫療險其實只保住院部分,對於醫療負擔的風險保障其實效果有限,保費又節節高高漲,非常不建議。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因為人情保了不需要、甚至不該保的保險。而且不要忘了有很多保險沒有涵蓋、或保費太高不划算的風險,更需要靠儲蓄投資來預作準備,把錢花在錯誤的地方,反而會擠壓了儲蓄投資的空間。
最後的座談裡,有朋友問:已經保的終身醫療險應該繼續繳嗎?劉先生表示還真沒什麼好辦法,只能自己做個決斷了。 我發現,投資錯誤繳了學費還有攤平反彈的機會,保險保錯了毫彌補餘地。不繳損失已經繳的,繼續繳則還要損失未來繳的,真是進退兩難,只能認賠。所以保險真的不可不慎。
在休息時間也旁聽了大家和劉先生的討論,其中聽到以前沒特別注意的「旅行平安險附加海外突發急病險」。這種險和跛腳的終身醫療險不同,真正是在保額內實支實付,可以應付國外昂貴醫療支出的風險,對長期在國外工作的人更顯得重要。健保對國外醫療費用補貼有上限,未必能完全支付所需的費用。劉先生特別提到一個新聞,有位新郎官蜜月旅行時中風,後來利用「航班擔架」方式運送回台,粗估費用約一百五十萬元;而他在維也納的醫療費用,預估日後健保核退最多十多萬元。如果有保突發急病險,這時就可以派上用場,至於一般醫療險都不會理賠。
劉先生也提到由於利率低檔,導致保費高漲,定期險的市場將會越來越大,可以選擇的保險產品應該也會越來越多。大家以後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也因為低利率的問題,現在的終身壽險、年金險等都顯得比以前更不划算,即使負擔得起,是否投保此類險種也要好好盤算。怪老子有補充,其實保單能給的利率就是市場利率,保險公司不可能給更多,否則就未來就可能無法負擔理賠,事實上這種保單也是不可能通過政府審核的。
雜感
台灣能夠有這樣的聚會,主要還是綠角大的號召,真正要講指數化投資的長期實踐,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天的活動是以這三場演講和最後的座談為主,休息時間大家自然也圍繞著三位演講者繼續展開熱烈的請益和討論,可見得大家對於演講內容都是意猶未盡。求知若渴當然是好事,但反過來說,這也表示今天的聚會其實還是學習性質多過於交流,大家就算走上指數化投資,但在知識和實踐上都還沒有經歷太多的考驗。我想,綠角大也是針對現況作了最適合的安排吧。
不過,雖然沒有多少互動機會,我還是被Orange找到了。說起來很有緣,自從跟隨他的匯款費用試算表設計以後,我有幾次發現我們在綠角財經筆記剛好同時回應某一留言 (例如最近掛號信追蹤的問題),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可以和同好們多多交流。

7 則留言 :

  1. 據說當初第一支ETF本來是想邀請Vanguard來做的,但Bogle先生拒絕了,因為他覺得「ETF是違反指數化投資理念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是Bogle先生一貫的觀點,市場也證明他的說法是完全正確的。

      關於Bogle先生的想法,可以參見綠角財經筆記"柏格先生與ETF的恩怨情仇"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07/07/etf.html

      ETF的市場現況,可以參見綠角財經筆記"指數化投資工具的成長"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3/05/2013-investment-company-factbook2.html

      回到投資人身上。對於指數投資人來講,以ETF介入主要的缺點就是無法固定金額買入,無法自動買入,買賣價差的成本(流動性低的ETF價差會很嚴重),被迫接觸市場風險(買賣價受盤中起伏影響而有折溢價,長期來說雖然兩者可以互抵,但仍讓指數化投資人有更多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和心理風險)。ETF其實也是有些好處,ETF一般內扣費用比開放型基金要低,比較不會因為投資人的追高殺低增加成本(美國不嚴重,台灣超嚴重),甚至可能有逢低(折價)撿便宜的機會(但別忘了市場火熱時ETF會有溢價)。

      所以,掌握工具特性,堅守個人投資原則,ETF做為指數化投資工具沒甚麼不行。當然為了區利避害,選擇交易成本低、流動性大的標的確有必要。不過指數化投資人本就是偏好大範圍的市場指數,一般都剛好是流動性大的標的。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堅守個人投資原則,有紀律的投入,避免受市場起伏誘惑和驚嚇。

      不過對利用美國券商投資的台灣人來說,其實沒甚麼好選,因為絕大多數美國開放型基金不賣給外國人。對於小額投資人來說,就算有免交易費ETF可用,投資組合選擇還是要考慮到ETF單價的影響。

      刪除
  2. Hi Rib , 請教一個問題 , 有關怪老子的退休Excel試算表 , 您認為其中的投資回報率應該是填入實質回報率還是為計入通膨的預期回報率 ? 謝謝您.

    回覆刪除
    回覆
    1. 回報率就不考慮通膨了,因為那個試算表已經把每年支出乘上通膨指數,所以收入的實質購買力的下降已經考量進去,投資回報率計算就不必考慮通膨。

      如果是用一般常見的每年定額支出的計算方式,則投資報酬率就要扣除通膨率。

      刪除
  3. RIB你好,初次見面,小弟是個新人,有個問題想向您討教,畢竟我想你的財經涵養肯定比我豐富。

    家裡可用的資金,有2/3都放在定存,但我不甘心它就這樣慢慢被通膨吃掉,但老一輩的阿母,卻認為被通膨吃掉,本金至少不會變,我也無法說服自己的媽媽將某些資金用於投資,不管說什麼低風險、分散投資(你和綠角哥介紹的書我都有看完它),她都覺得跟股票一樣,都會有讓錢賠掉的風險。因為她說鄰居也都只有放定存而已,所以我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不投資的缺點是什麼 ?

    我知道問題很愚笨,但我真的不知道該向什麼人請教(因為我信不過理專),很不好意思,浪費你的時間,但希望能請你指點迷津,謝謝你。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覺得這問題很好,雞婆試著分享我的看法。

      1. 沒怎麼辦,投資第一個要看目的(Goal)。老一輩的人通常有自住房,又習慣省吃儉用,搞不好光存款的利息就夠生活開銷,這樣的話放定存也沒啥不好,至少長輩晚上睡得著,身體健康,也是我們晚輩的福氣..

      但我們這一輩不靠投資收入,大概很難有個舒服的退休生活。

      2. 我想你所謂"不投資",意思應該是資產都在現金(Cash)。缺點是資產成長的"可能性"較低,但優點是波動很小。要注意不是說股票就"一定會"成長,只是可能性比較高,也就是說不能排除看到虧損的可能性。

      投資這種事沒有一定的.. 最多只能提高達到財務目標(e.g, 舒服退休生活)的"可能性",但絕對無法有100%...

      刪除
    2. 講指點我不夠格,就是大家交流一下吧。

      J大講得沒錯,投資要先確立目標,才能選擇對的方法。如果不投資就能滿足各種財務需求並保障未來生活,並非一定要透過投資設法加速累積資產。但是,怎樣才算「滿足需求」也不是單純的數字問題,這跟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有關。

      投資方法的選擇,除了看目標之外,也牽涉到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心理上實在無法負擔的話,確實不適合貿然投資。有些人對風險認識不清,聽人家報明牌,貿然投入資金後,遇到下跌又匆忙退場美其名停損要好得太多。

      全部定存,最明顯的的就是通膨風險,也就是您說的「被通膨吃掉」。J大講的則是所謂的機會成本--喪失成長的可能性。此外,如果利息超過儲蓄利息所得特別扣除額27萬時,超過部分要負擔所得稅,一般也會做點適當的規劃。

      雖然是一家人,但怎樣處理錢財想法可能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如前所述,牽涉到的也不單純是金錢問題,還牽涉到對人生的不同選擇,所以還是要互相妥協尊重比較好,不宜太過勉強。只要不是受騙上當,也不是不合邏輯,那麼就沒有絕對的好壞對錯。

      刪除

求助時請將問題說明試算表分享連結或其他個人資訊分開成2個留言,以方便發表及回復求助說明的內容,並保留個人隱私不公開。